跳转到内容

图书馆:颱風蘇力_(2000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notability|time=2017-08-29T02:17:59+00:00}}

{{NoteTA |G1=TyphoonNew |G2=TyphoonOld |G3=Weather |G4=CWBTyphoonOld |T=zh:台风苏力 (2000年); zh-cn:台风苏力 (2000年); zh-hk:台风苏力 (2000年); zh-tw:中度台风苏力 (2000年) |1=zh:台风苏力; zh-cn:台风苏力; zh-hk:台风苏力; zh-tw:中度台风苏力 |skin=typhoon }} {{台风基础资讯新 |台风名称 = 台风苏力 |外文名称 = Typhoon Soulik |外文语言 = 英文 |代表图像 = Soulik Jan 4 2001 0140Z.jpg |代表图像名称 = 台风苏力 |形成日期 = 2000年12月28日 |消散日期 = 2001年1月5日 |十分钟平均风速JMA = 80|JMA=knot |十分钟平均风速CWB = 38|CWB=m/s |十分钟平均风速HKO = 140 |十分钟平均风速PAGAS = 140 |二分钟平均风速 = 40|NMC=m/s |一分钟平均风速 = 110|SSHS=knot |最低气压 = 955 |瞬间最大阵风 = 215 |财产损失 = |死伤人数 = |影响地区 = {{PHI}} |备注 = |台风路径图 = Soulik 2000 track.png |风季年份 = 2000 |风季位置 = 太平洋 }} 台风苏力({{lang-en|Typhoon Soulik}},国际编号:0023联合台风警报中心35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Welpring)为2000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二十三个被命名的风暴。“苏力”一名由密克罗尼西亚提供,是波纳佩岛传统将领的衔头。苏力在生成及消灭的过程中,正好跨越20及21世纪的时间交界(2000年12月30日UTC0时-2001年1月4日UTC18时,以热带风暴等级以上时段做为记录),为罕见的跨年度并跨世纪的热带气旋。19跨20世纪时的热带气旋观测记录尚不完整,因此此时有无生成跨世纪热带气旋则尚待资料佐证。

发展过程[编辑]

苏力在12月下旬生成,在过去的15年中第一次超越该年的风季。2000年12月28日UTC18时,一热带低气压在棉兰老岛东部海面上生成。该热带低气压初始时向北移动,翌日,向西转向菲律宾前进。在向西路径,12月30日UTC0时,该热带低气压在莱特岛以东200公里增强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苏力。苏力改变路径往东北前进,12月31日UTC18时,苏力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苏力保持强烈热带风暴的强度,向东东北方向移动。

2001年1月2日UTC0时,苏力在冲之乌岛改为向北北东方向移动。UTC6时,苏力减弱为热带风暴。UTC18时,苏力重新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1月3日,苏力转为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开始迅速发展。UTC6时,苏力增强为台风。UTC12时,苏力达到顶峰,最高持续风速为80节(150km/h)。1月4日UTC6时,苏力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UTC12时,苏力减弱为热带风暴。UTC18时,苏力减弱为热带低气压。1月5日UTC0时,完全消散。[1]

影响[编辑]

{{PHI}}[编辑]

苏力并未为菲律宾带来严重灾害。

图片库[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reflist}}

参见[编辑]

{{Commons category|Typhoon Soulik (2000)}}

外部链接[编辑]

{{2000 Pacific typhoon season buttons}}

Category:2000年太平洋台风季 Category:四级热带气旋 台风

  1. ^ 2000年日本气象厅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