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倫敦會米市教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倫敦會米市教堂中國北京歷史上的一座重要教堂,位於東城區的東單北大街43號,由英國倫敦會於1865年所創建。[1]

1865年,倫敦會在米市大街(今東單北大街)東堂子胡同西口購地,院內建造醫院、學校、傳教士住宅和教堂,稱為「雙旗竿倫敦會」。1900年6月13日,雙旗竿倫敦會與北京城內其他10餘座教堂在同一天被義和團燒毀。事變結束後,倫敦會大院得以重建,規模比前擴大數倍。院內的米市教堂能容八百人。由於該堂牧師誠靜怡倡導,1916年米市教堂宣布自立,稱為中華基督教會米市堂。

1919年,倫敦會將醫院出售給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改辦北京協和醫院。米市教堂遷至路西(東單北大街43號)信徒雍劍秋捐獻的地基重建。

1958年北京教會各宗派舉行聯合禮拜,米市教堂關閉,信徒併入附近的燈市口堂。不久趙復三等人表示燈市口教堂還是太大,將其獻給國家,改到東單北大街原中華聖經會禮拜,也名為米市堂。1966年文革中關閉。1973年,米市堂向北京的外國僑民開放,為中國大陸唯一開放的教堂。1982年,米市堂禮拜改到重新開放的崇文門亞斯立堂

著名信徒[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北京基督教史簡編》,王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