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沖型銅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冷水沖型銅鼓,是一類銅鼓,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濛江鎮冷水衝出土的銅鼓命名的。

特點[編輯]

時代通常為東漢至唐朝。其分布比較廣,在雲南廣西貴州四川等地均有分布[1]。這類銅鼓鼓體高大、鼓面邊緣不外露,鼓胸略為膨脹、鼓腰略為內束,鼓足較高鼓耳為寬扁的辮紋大耳。除二對大耳之外,有的在另外兩側附有半圓空徑的環耳各一。裝飾上冷水沖型銅鼓面立體塑像比較豐富,包括背蛙、乘、牛、馬、牛、禽、龜、魚等[2],中心太陽紋除個別是九芒、十芒之外,大多為是十二芒。鼓面通常有暈,其中有兩圈,分別裝飾高度團花的羽人變型紋和翔鷺變型紋[3]

圖像[編輯]

參考[編輯]

  1. ^ 蔣廷瑜著. 铜鼓艺术研究.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8.12: 142-143. ISBN 7-219-00991-7. 
  2. ^ 於瑮主編. 广西铜鼓文化.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2012.06: 108. ISBN 978-7-219-07912-6. 
  3. ^ 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編. 中国古代铜鼓.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8.10: 116. ISBN 7-5010-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