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孝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孝銘(?年—183?年),伯新江蘇陽湖縣(今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吳孝銘於嘉慶十四(1809年)中式己巳恩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工部主事。充任軍機章京。累遷工部郎中。歷官鴻臚寺少卿江西學政光祿寺少卿通政司參議順天府丞等職,仍留直軍機處道光十四年(1834年),擢太僕寺卿,出督福建學政,遷太常寺卿,再遷宗人府丞。因母喪丁憂歸里,哀毀致病,服闕回京後不久即因病辭職,卒於家中。《清史稿》有傳。[1]

註釋[編輯]

  1. ^ 《清史稿·卷377》:吳孝銘,字伯新,江蘇陽湖人。嘉慶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工部主事,充軍機章京。十八年,林清之亂甫定,大軍會攻滑縣,孝銘從大臣行,參軍事。累遷郎中。道光中,回疆用兵,首逆張格爾潛逋未獲,議者欲以克復四城,分封回部酋長。孝銘密言於樞臣曰:「是可行於乾隆時,不可行於今日,行之邊患且益甚。」議中止。張格爾旋就俘,賜花翎。
    瀕年大水,江、浙、兩湖被災尤數,承回疆兵事後,度支大絀。戶部擬議,宗室日以蕃衍,衣食悉仰之官,耗財之大者,請自系出世祖以上子孫皆改為覺羅,為覺羅者以次遞革。孝銘曰:「茲事當密陳,不宜顯言。法當緩更,不宜驟易。宗室久受恩養,一旦降爵減糧令下即大困,因而呼籥,朝廷不得已,將必復之,是良法美意終於不行也。」部臣是其言,即使草奏上之。歷鴻臚寺少卿、光祿寺少卿、通政司參議、順天府丞,仍留直軍機處。十四年,擢太僕寺卿,再遷宗人府丞。
    孝銘前後在樞廷二十餘年,練於掌故,持議悉合機宜;屢膺文衡,有公明稱。母憂,以毀致疾,服闋,至京。尋乞病歸,卒於家。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377》,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資料[編輯]

  •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 朱汝珍,《詞林輯略》, 清代傳記叢刊, 學林類(18), 明文書局發行。
  • 錢實甫編,《清代職官年表》,中華書局,1980年。
  • 孫爾准、陳壽祺、程祖洛、魏敬中,《重纂福建通志》,清同治七~十年(1868~1871年)。
官銜
前任:
張鱗
提督福建學政
道光十四年八月初二甲午(1834年9月4日)任
繼任:
吳鍾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