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埃及政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

埃及政府,自從2011年埃及總統胡斯尼·穆巴拉克下台後數天的大規模抗議活動開始,埃及軍事管制下的共和國。立法權歸屬政府和埃及人民議會

歷史

[編輯]

1953年6月18日以來,埃及一直是共和國體制。共和國建立以來,四名埃及人曾擔任總統。走馬上任的第一任總統是穆罕默德·納吉布。自1981年10月14日前總統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遇刺後,第四任總統的位置由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接任。[1]

永久憲法於1971年9月11日經公民投票通過。憲法規定埃及是「以勞動人民力量聯盟為基礎的民主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經濟上有「國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三種形式。

總統是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由人民議會提名,公民投票選出,任期4年,任命副總統、總理及內閣部長,以及解散人民議會,在特殊時期可採取緊急措施;在人民議會(立法機關)閉會期間,還可通過頒布法令進行統治。1980年5月22日經公民投票修改憲法,規定政治制度「建立在多黨制基礎上」;「總統可多次連選連任」,並增加了「建立協商會議」的條文。

人民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5年。議會的主要職能是:提名總統候選人;主持制定和修改憲法;決定國家總政策;批准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國家預算、決算,並對政府工作進行監督。

協商會議薩達特總統於1979年提出建立並寫入憲法的。1980年11月1日,協商會議正式成立。委員共210名,其中三分之二由各階層、機構和派別選舉產生,其中一半應是工人和農民;三分之一由總統任命。根據憲法規定,協商會議是與人民議會並立存在但無立法權和監督權的咨詢機構。每屆任期六年,三年改選一半委員,可連選連任,亦可再次任命。協商會議設主席、副主席。

1981年10月14日,薩達特總統於閱兵大典遭同情伊斯蘭份子的士兵公然槍殺,旁邊的副總統穆巴拉克僥倖躲過一劫,8天後在軍隊擁戴下繼任總統,從此埃及一直處在緊急命令與戒嚴狀態,直到埃及革命迫使穆巴拉克下台,軍隊接管政權之後才得以解除。

自2011年1月24日開始,埃及發生了舉世矚目的埃及革命,人民普遍對時任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現行制度及生活表示不滿,遂漸漸開始示威遊行,要求總統下台並對埃及現行不民主的政治體系制度進行改革;期間總統表示將不退任總統一職,但不參加2011年9月總統選舉競選六連任,由於總統堅持留任並不為人民接受以及期間發生槍戰人民遭槍殺,導致示威遊行範圍自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擴大到埃及多個省份並進行抗議、示威及靜坐。

2011年2月11日,穆巴拉克透過副總統奧馬爾·蘇萊曼發表離職聲明,政權由埃及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接管。而前總統穆巴拉克及其近親已搭直升機飛到距離首都開羅400公里,位於紅海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Sharm el-Sheikh)。

2011年11月21日,根據外電報導,執政的軍方最高委員會因政權移交速度牛步化,不滿的民眾再度走上街頭,要求軍方將政權移交給文人政府。衝突中有多名民眾死亡及受傷,新衝突逐漸蔓延到全國各地,軍方面臨強大壓力。11月24日,軍方出乎預料的表達歉意,表示軍方不會戀棧權位,之後的國會大選及總統選舉都會如期舉行。軍方表示現在交出政權「違背」民眾的託付,另一方面示威民眾則表示,若軍方不立刻下臺,他們決不會離開解放廣場。目前衝突雖暫時平息,但隨時有可能再度發生抗爭行動。

2011年11月28日至2012年1月11日,埃及分成三個階段進行了人民議會的選舉工作,結果自由與正義黨領導的埃及民主聯盟獲得498席中的235席,成為議會的第一大黨派,極端保守的Al-Nour Party獲得107席為第二大黨,獲得38席的New Wafd Party是第三大黨。

參考

[編輯]
  1. ^ Egypt: A Nation in Wait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5 February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