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中路
| |||||||
---|---|---|---|---|---|---|---|
原名 | 廟街、望平街(北段俗稱) 山東路(1865年) | ||||||
命名緣由 | 山東省 | ||||||
命名日期 | 1945年 | ||||||
道路長度 | 0.693公里(0.431英里) | ||||||
車道數 | 2 | ||||||
地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上海市黃浦區 | ||||||
附近主要建築物 | 申報館、仁濟醫院 | ||||||
南端 | 延安東路 | ||||||
北端 | 南京東路 | ||||||
建造 | |||||||
動工 | 1855年 | ||||||
通車日期 | 1855年 |
山東中路,是中國上海市黃浦區一條南北向的馬路,南起延安東路,北到南京東路,全長693公尺,為瀝青路面。該路最初由於山東路墳山、墨海書館等機構的建立而形成。山東中路最初曾名為廟街,後北段俗稱望平街、中段俗稱麥家圈。1865年改稱山東路,1945年改今名[1]。
簡史
[編輯]早在1843年上海開埠之時,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麥都思便購入今山東中路一帶的地產,並開設了上海最早的現代出版機構,墨海書館。而麥都思本人也住在墨海書館的附設宿舍中[2]。1844年,在滬英僑組建公墓公司,註冊資金500元,購入江海北關後方的一塊土地,作為外僑公墓。與此同時英商林特賽洋行購入今山東中路西側的土地。因業務需要,林特賽洋行與公墓公司交換土地,所以在山東中路興建起外國墳山[3]。因公墓公司也有麥都思的參與,所以後人就將墨海書館、外國墳山一帶稱為麥家圈[2]。
1855年,英租界道路碼頭委員會利用墨海書館、外國墳山東側的空地,闢築了道路。因該路通往保安司徒廟(一說通往三茅閣),而被稱為廟街。該路的北段,在闢築成路後,曾被俗稱為望平街。1865年,公共租界根據南北向道路以中國行省命名的規則,將全路統一改稱為山東路[4]。但直到清末民初,望平街的叫法仍被提及。
原麥家圈一帶,隨著仁濟醫院於1861年的遷入、1890年麥倫書院的設立以及原有的墨海書館和福州路的發展,逐漸成為小型書店和書攤的集中地點。北段原望平街的部分,隨著申報館、時報館的設立,在清末成為著名的「報館街」。另外,這裡一帶還聚集了大部分的印刷機構,例如大東印刷所、天成印刷所等共二十餘家。1945年,山東路更名為山東中路。[5]
1949年以後,大部分的報館、書局、印刷機構在公私合營等運動中逐漸合併或取消。目前,除北段仍有解放日報社外,中段僅存仁濟醫院,南段則多以百貨的小店和居民區為主。[5]
交會道路
[編輯]與山東中路交會的道路,由南向北分別為:
沿路近代建築
[編輯]- 145號——仁濟醫院
- 漢口路口——申報館(解放日報社)
參考資料
[編輯]- ^ 上海地名志>>附录>>二、命名更名文件摘编>>上海市政府布告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2月(布字第34号).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4-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6) (中文).
- ^ 2.0 2.1 黃浦區人民政府. 上海市黄浦区地名志.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號: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89: 380. ISBN 7805152993.
- ^ 黃浦區人民政府. 上海市黄浦区地名志.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號: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89: 671. ISBN 7805152993.
- ^ 上海市檔案館. 第二册. 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 上海市瑞金二路272號: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528. ISBN 7532526240.
- ^ 5.0 5.1 黃浦區人民政府. 上海市黄浦区地名志.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號: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89: 368. ISBN 780515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