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干預外匯市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干預外匯市場是指政府或中央銀行通過各種手段影響匯率並讓匯率出現變動[1]。中央銀行影響匯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出手購買外幣或出售外幣並兌換本國貨幣[2]。政府還有多種手段影響匯率,如借貸外幣、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影響短期資本跨國流動、通過新聞媒介表達對匯率走勢的看法以及發表有利於中央銀行政策意圖的經濟指標來影響外匯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前兩種方法屬於直接干預外匯市場,後三種屬於間接干預外匯市場。[3]

當一國政府想控制通貨膨脹、保持本國出口商品價格競爭力、維護本國貨幣一定的匯率水平時它們就會出手干預外匯市場[4]

比如,在2024年日幣對美元持續走貶至三十餘年的歷史低點的壓力下,市場對於日本央行下場干預外匯市場的討論十分激烈。2024年4月底,日幣匯率在失守160點後短線突然逆轉反彈至155點附近,儘管日本當局對這種罕見波動不予置評,但之後披露的日本央行經常賬戶變動暗示了實際干預的可能。[5]

參考文獻[編輯]

  1. ^ 陶冶编著,国际金融,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05,第85页. 
  2. ^ 芳园著,经济常识一本全,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7,第273页. 
  3. ^ 邵学言,肖鹞飞主编,国际金融  第2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06,第144页. 
  4. ^ Joseph E. Gagnon, 「Policy Brief 12-19」,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2012.
  5. ^ 日本央行賬戶正式幹預「露馬腳」,5.5兆日圓不翼而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