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庫存損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庫存損失(英語:inventory lossinventory shrinkage[1])指的是由於報廢(質量問題)、超過保質期、產品過時、失竊和損壞造成的在庫、在制或在途庫存實際數量和價值的縮減。

如上所述,庫存損失的主要原因通常為:

  1. 報廢:產品或者原材料由於不符合產品參數且不能修復所造成的庫存損失;
  2. 超過保質期:產品由於超過預定的保質期而不可用所造成的庫存損失;
  3. 過時:產品、原材料由於過時所造成的庫存損失,例如:
    1. 由於技術、生產設備或生產流程更新迭代,造成新開發或生產的產品比原有的產品成本更低。這部分成本的差額會即是原有產品的庫存價值損失;
    2. 新品上市造成原有產品的競爭力下降所帶來的庫存價值損失;
    3. 由於時間而造成的產品外觀老化,或者新品外觀更有吸引力所帶來的原有產品庫存價值損失;
  4. 失竊:組織內部或外部人員在組織未知情、未經批准擅自取走組織的庫存的行為,給組織造成庫存損失;
  5. 損壞:人為(有意或無意)或其他自然原因造成的組織庫存的損毀;
  6. 庫存記錄錯誤:由於未能正確地、即使地維護庫存記錄,造成帳面庫存與實際庫存不符;[1]

以上庫存損失類型可能對不同行業供應鏈的影響嚴重程度不盡相同。例如食品行業更容易受超過保質期帶來的庫存價值損失;汽車行業可能更容易受產品過時所帶來的庫存價值損失。

相關統計數據[編輯]

根據在佛羅里達大學進行的 2008 年美國零售安全調查顯示,庫存損失率平均在1.51%,意味著每年損失 363 億美元(由員工盜竊損失為155 億美元,由商店扒手造成的損失為129 億美元)。由內部和外部的盜竊零售造成的庫存損失占2008年所有損失的78.3%。其中,42.7%歸因於員工盜竊,35.6%是由於外部盜竊。

這個數字在2016年的統計中繼續攀升,2016年在美國發生的庫存損失數字上升到了452億美元,員工盜竊和外部盜竊仍是主要原因。[2]

應對方案[編輯]

對於超過保質期、產品過時或者無意的人為損壞所造成的庫存損失可以用以下方法應對:

  1. 改變生產策略和庫存水平,增加庫存周轉來減輕產品過時帶來的損失;
  2. 選用保護性更強的包裝材料,更平穩的運輸方式來減輕無意人為損壞;
  3. 選擇更快的運輸方式,並利用特殊的運輸,如冷鏈運輸來減輕超過保質期帶來的損失。

對於失竊或故意損壞帶來的庫存損失,雖然可以通過保險來減輕財務影響,但是仍會對生產計劃和客戶服務帶來影響,所以組織仍有必要設立合適的安保措施和控制實物庫存和相關文件的交接處理,避免此類事情發生。採用職責分離原則是很重要的,例如庫存的轉移處理必須由生產計劃部門發起並審批,庫存管理員不得授權或執行庫存的移動。在文檔方面也可以進行管控,例如核對發票、訂單和貨運單據的數量來發現或防止失竊的情況出現。還有,若規章制度執行不到位,仍會有庫存失竊的風險,所以組織要嚴格執行所制定的規章制度,不允許特例的出現。

對於由庫存記錄錯誤造成的損失,可以採用自動化的系統(例如永續盤存系統)來對庫存變動進行實時追蹤。[1]

財務處理[編輯]

基於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原則表明,庫存損失應在公司的損益表(Balance Sheet)或其他財務報表中披露。由於大多數損失很小且為正常現象,通常將庫存損失添加到銷貨成本(COGS) 。但是有時也可能會發生較為大額的損失。例如,一家企業可能會因洪水而損失大量庫存。在這種情況下,將庫存損失添加到COGS可能會造成誤導,因為會造成商品成本看上去奇高,故最好在損益表中單獨列出來披露損失,使投資者和其他人能夠更準確地評估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3]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Inventory Shrinkage. Corporate Finance Institute. [2023-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5) (美國英語). 
  2. ^ National Retail Security Survey 2016. NRF. [2023-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2) (英語). 
  3. ^ How to Adjust Inventory for Loss. Small Business - Chron.com. [2023-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0) (美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