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福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建福宮,位於紫禁城內廷西路西六宮西側。[1]

歷史[編輯]

清朝乾隆七年(1742年),利用乾西五所中的西四所及其南側的狹長地區建成建福宮。嘉慶七年(1802年)重修。[1]

建福宮初建時,擬作為乾隆帝「備慈壽萬年之後居此守制」之用,但後來因故未照此執行。乾隆帝很喜愛建福宮,經常來此宮遊憩,吟詠詩賦很多,有《建福宮賦》、《建福宮紅梨花詩》等等。後來,清宮定製,每年嘉平朔日(臘月初一)皇帝御建福宮開筆書福,以慶賀新禧。咸豐帝曾經奉皇貴太妃在建福宮進膳;孝德顯皇后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的神位也曾設在建福宮。建福宮的建築一直保存完好,1923年的建福宮花園火災也未波及建福宮。[1]

建築[編輯]

建福宮是一個南北狹長的院落,南北長約110米,東西寬約21米。該院落自建福門起,原來以撫辰殿、建福宮、惠風亭、靜怡軒4座建築為核心,分別形成南北四進庭院。後來,靜怡軒、慧曜樓所在的最後一進院落被劃入建福宮花園(西花園)。[1]

  • 建福門:為建福宮的正門,位於南端宮牆的正中央。[1]
  • 撫辰殿:建福門內為第一進院落,撫辰殿位於院落中間。[1]
  • 建福宮:撫辰殿後面即建福宮,二者用寬闊的甬道相連接。撫辰殿的後檐廊和建福宮前廊東西兩側各接轉角遊廊九間,圍合成為廊院。建福宮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黃琉璃瓦綠剪邊卷棚歇山頂,檐下施有斗拱,前後檐的明間各安有四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門,次間、梢間的前檐是檻窗,後檐是磚牆。室內的明間、次間通過槅扇分隔,形成了「一明兩暗」的室內格局。明間後檐的金柱之間設槅扇,槅扇前設有寶座,上方懸掛乾隆帝御書「不為物先」匾。全部槅扇都是黑漆描金,槅心是雙層燈籠錦櫺條,中間夾紗,裙板、絛環板都繪有五彩吉祥圖案。東次間、西次間後檐分別設有紅漆描金炕罩、落地罩,西次間的落地罩內供奉著神位。房頂設有軟天花,頂棚和牆壁通貼團花圖案銀花紙。建福宮室內裝修做工精細,為紫禁城中室內裝修的代表作品。[1]
  • 惠風亭:從建福宮兩側的遊廊可來到第三進庭院,庭院中央是惠風亭。惠風亭北側用紅牆隔出最後一進院落,院落中的靜怡軒、慧曜樓後來被劃入建福宮花園[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建福宫. 故宮博物院. [2019-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