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剛(1935年—2006年),原名張文凱,祖籍滿洲,江西南昌人。國家一級導演。

張剛於1950年代開始從事藝術工作,任江西話劇團演員。文革前曾編寫話劇《八一風暴》,首次將周恩來的形象搬上舞台。其後又編寫《勞工萬歲》,首次將劉少奇的形象搬上舞台。文革期間因此受到打擊。1974年根據《八一風暴》創作《洪城第一槍》,打破樣板戲的說教。文革結束後,他於1980年任江西電視台編劇,編寫劇本《女大當婚》和《五號機要員》。1982年,在江西電影製片廠編導了處女作《悔恨》。1983年創作阿滿系列喜劇的第一部影片《愁眉笑臉》。1984年拍攝的《五號機要員》創下了當時國內電影市場賣座紀錄。1985年起成立南昌電影電視劇創作研究所,任所長兼導演,成為中國首位獨立製片人。

20多年來,張剛拍攝了25部阿滿系列電影,是中國目前持續時間最長的電影系列。他也被稱作「阿滿之父」。「阿滿」這一喜劇形象有中國「寅次郎」之稱。他在去世前剛剛完成了第25部阿滿系列作品《風流羊角鎮》。他一共編劇33部並導演了31部影片,因其電影部部都賺錢,從未虧過本,被當時電影界稱之為「張剛現象」。

此外,他還拍攝了多部受到觀眾好評的電視劇作品,如大型戲劇系列片《聊齋》、《王保長歪傳》、《王保長後傳》等。而原本打算於2006年拍攝一部《王保長後傳》的續集則成為了遺願。

張剛因晚期肝硬化導致食道破裂於2006年1月13日凌晨2時30分在南昌逝世。追悼會於1月17日上午8點30分在南昌殯儀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