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
外觀
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 | ||||||||||||
---|---|---|---|---|---|---|---|---|---|---|---|---|
導演 | ||||||||||||
出生 | ||||||||||||
逝世 | 2001年8月10日 | (79歲)|||||||||||
職業 | 導演 | |||||||||||
配偶 | 妮娜·門斯科娃 | |||||||||||
代表作品 |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1972年) 《白比姆黑耳朵》(1977年) | |||||||||||
活躍年代 | 1955年—2000年 | |||||||||||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 ||||||||||||
|
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俄語:Станисла́в Ио́сифович Росто́цкий,1922年—2001年),前蘇聯導演、演員,1922年4月21日生於雷比斯克。2001年8月逝世於維堡。[1] 代表作《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白比姆黑耳朵》先後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後者獲得1978年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水晶地球儀獎最佳劇情片大獎。他還曾四次擔任莫斯科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1975年、1977年、1979年、1981年、1983年)。1999年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評委。[2]
為紀念並表彰在電影方面的貢獻,維堡列寧格勒地區學校2002年以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命名。他在維堡度過了人生最後十五年。[3]
作品
[編輯]拍攝時間 | 類型 | 片名 | 職務 | 獲獎 | 備註 |
1955年 | 電 影 | 《大地與人民》 | 導演 | ||
1957年 | 電 影 | 《賓科夫事件》 | 導演 | ||
1959年 | 電 影 | 《五月之星》 | 導演 | ||
1962年 | 電 影 | 《臨風而立》 | 導演 | ||
1963年 | 電 影 | 《冬季印象》 | 導演 | ||
1965年 | 電 影 | 《我們時代的英雄》 | 導演 | ||
1968年 | 電 影 | 《我們就住到星期一》 | 導演 | 1970年蘇聯國家獎 | |
1972年 | 電 影 |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 導演 | 1975年蘇聯國家獎 1974年列寧共青團獎 提名—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
|
1977年 | 電 影 | 《白比姆黑耳朵》 | 導演 |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水晶地球儀獎最佳劇情片 1980年列寧獎章 提名—第5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
|
1979年 | 電 影 | 《電影演員》 | 導演 | ||
1980年 | 電 影 | 《飛行中隊驃騎兵》 | 導演 | ||
1984年 | 電 影 | Trees Grow on the Stones Too | 導演 | ||
1989年 | 電 影 | From the Life of Fyodor Kuzkin | 導演 |
參考資料
[編輯]- ^ 《世界電影》 2001年05期
- ^ 第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CTV.com
- ^ ИСТОРИЯ ШКОЛЫ[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