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希曾 (檢察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希曾(1916年—1994年5月10日),山西陵川縣平川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民國時期[編輯]

1916年生於農民家庭,早年以總分第一名考入晉城濩澤中學。1937年,考入長治山西省立第四師範不久,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學校參加了犧盟會。9月又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從長治犧盟會調至陵川進行抗日宣傳工作。他同賈桂文李兆清等人成立了陵川犧盟分會,吸收了路憲文侯景域等第一批犧盟會員,並相繼在城關、附城、平城成立區犧盟分會,組織起抗日武裝自衛隊。12月初,中共長治特委主持成立了中共陵川縣臨時工作委員會,擔任工委書記。工委機關隱蔽在縣城北關縣犧盟會總部。1938年2月,中共陵川縣臨時工委在縣城召開大會,成立陵川縣農民抗日救國會[1]

1938年4月,陵川地方反動勢力借魯村事件閻錫山密電,並計劃偷襲抗日縣政府、通緝逮捕李希曾等共產黨員;李希曾、路憲文等離開了犧盟會。5月,在中共太南特委主持下,李希曾等人在平城鎮下川村犧盟幹部薛潤明家中開會,成立了中共陵川縣委。李擔任縣委書記兼管縣直機關和城關區的工作,公開身份是八路軍工作團長。6月,中共陵川縣委決定在城關、附城、平城建立黨的區委組織。他在平川、椅掌、小平、縣城北關、小召、南召等村發展黨員並先後建立起黨支部。12月中共太南特委調李希曾到省委黨校學習兩個月,派趙儉歧代理縣委書記。1938年後半年,中共陵川縣委領導全縣抗日人民成功地進行了「反師」鬥爭,於12月趕走縣長師人鳳[2]

1939年十二月事變發生後,中共太南特委調李希曾到平順搞隱蔽工作。1940年1月到1943年4月,先後擔任平順縣委書記、平北(平順縣北)縣委書記、中共太行四地委(太南地委)秘書長等職。1942年5月,地委決定李希曾、史公泉、路憲文三人組成中共陵川縣工委,辦公機關設在地委,由李希曾負責抽調從陵川撤出的20多名幹部組成武裝工作隊,潛入陵川境內進行武裝偵察和政治宣傳活動。1943年8月,地委決定李希曾、張步英張開銀任小鳳等5人組成中共陵川縣工作委員會,統一領導陵川縣抗日根據地的工作。9月,在抗大六分校派來的一個大隊配合下,率陵東工作隊到陵川,在浙水村召開會議,研究制定攻打敵人據點的作戰計劃。1946年6月,李希曾調中共太行八地委工作,歷任中共太行八地委組織部長、五地委組織部副部長、太行區委組織部幹部科長、中共山西省委組織部幹部科長、秘書兼幹部處長等職[3]

共和國時期[編輯]

1952年2月,任中共山西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同年9月,兼任山西省人民政府人事廳廳長。1953年兼任中共介休縣委第一書記。1959年9月17日,任山西大學黨委書記。1961年6月26日,山西大學與山西師範學校合併後,任山西大學黨委第一書記。文化大革命受到迫害和打擊。1969年9月16日,任山西大學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3年5月,任山西大學黨委第二書記、校革命委員會主任。1979年,任山西省司法廳廳長、黨組書記[4]。1981年12月,調任山西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1984年7月離職休養[1]

1994年5月10日,病逝於太原。當地留有其故居[5]

參考[編輯]

  1. ^ 1.0 1.1 晉東南地區志編纂委員會編. 晋东南地区志 评审稿 第4册. 晉東南地區志編纂委員會編. : 383–384. 
  2. ^ 陵川縣誌編纂委員會編. 陵川县志 1997-2007. 北京:中華書局. 2009年2月: 606. ISBN 7-80153-057-8. 
  3. ^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編. 山西通志 第48卷 人物志. 北京:中華書局. 2001年5月: 732. ISBN 7-101-02011-9. 
  4. ^ 趙魁元主編. 晋城百科全书.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6年7月: 311. ISBN 7-203-05644-9. 
  5. ^ 晉城市旅遊文物局編;劉金鋒主編. 晋城文物通览 近现代史迹及其他卷. 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 2011年6月: 210. ISBN 978-7-80767-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