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楊銳 (明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銳(1471年—1532年[1]),字進之蕭縣人。明朝軍事將領。

楊銳嗣世職,為南京羽林前衛指揮使。武宗正德年間,因才能被舉薦掌龍江右衛事,督造漕舟於淮安。當時寧王朱宸濠有異謀,王瓊以安慶居要害,宜置戍,於是進楊銳署都指揮僉事,守備其地。楊銳與知府張文錦治戰艦。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叛亂,叛軍先頭部隊進迫安慶,楊銳、張文錦、指揮崔文、同知林有祿、通判何景昜、懷寧知縣王誥堅守安慶,被圍困。同年七月,朱宸濠大軍到達,號稱十萬人,舳艫相銜六十餘里,大舉圍攻安慶。安慶守城十八日後,因朱宸濠後方不穩被迫撤軍而獲解圍。楊銳隨後被升用為參將,守衛安徽池州、太州、寧國及九江、饒州、黃州等地,而其舉薦的鄭嶽胡世寧均得到重用。明世宗繼位後,論功為都督僉事,蔭子世千戶。後再遷僉書左府,改南京右府。充任遼東總兵官,後改任漕運總兵官。嘉靖十年,被巡按御史李循義彈劾罷職,逾年去世[2]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八》,出自焦竑國朝獻徵錄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一百七十五》,出自《明史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資料連結.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清檔案工作室. [2011-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2. ^ 明史》(卷175):「楊銳,字進之,蕭縣人。嗣世職,為南京羽林前衛指揮使。正德初,以才擢掌龍江右衛事,督造漕舟於淮安。寧王宸濠有異謀,王瓊以安慶居要害,宜置戍,乃進銳署都指揮僉事,守備其地。銳與知府張文錦治戰艦,日督士肄水戰。十四年六月丙子,宸濠反。東下,焚彭澤、湖口、望江。己丑,奄至安慶城下,舟五十餘艘。銳、文錦與指揮崔文、同知林有祿、通判何景昜、懷寧知縣王誥等禦之江滸。已,收兵入城,被圍。銳、文軍城西,文錦、有祿軍城北,景抃、誥軍東南。城西尤要沖,銳晝夜拒戰,殺傷賊二百餘,斬其間諜,乃稍卻。七月丁酉,賊悉兵至,號十萬,舳艫相銜六十餘里。宸濠乘黃艦,泊黃石磯,身自督戰。江西僉事潘鵬在賊軍,安慶人也,宸濠令諭降。呼銳及文錦語,眾心頗搖。吏黃洲者,以大義責數之,鵬慚而退。既復持偽檄至,其家僮見,遙呼之,銳腰斬以徇。將射鵬,鵬遁去,眾心乃定。賊怒,圍城數周,攻益急。銳等殊死戰。賊雲樓數十瞰城中,城中亦造飛樓射賊,夜縋人焚賊樓。賊置天梯,廣二丈,高於城,版蔽之,前後有門,伏兵其中,輪轉以薄城。城上束葦沃膏,燃其端,梯稍近即投之,須臾盡焚,賊多死。時軍衛卒不滿百,乘城皆民兵。老弱婦女饋餉,人運石一二,數日積如山。賊攻城,城上或投石,或沸湯沃之,賊輒傷。銳等射書賊營,諭令解散,有亡去者。乃募死士夜劫賊營,賊大驚擾,比曉稍定。宸濠慚憤,謂其下曰:「安慶且不克,安望南都。」會聞伍文定等破南昌,遂解圍去。文出城襲擊,又破之,旬有八日而圍解。事聞,武宗大喜,擢銳參將,分守安徽池、太、寧國及九江、饒、黃。銳薦鄭嶽、胡世寧,帝即召用。世宗立,論功,擢都督僉事,蔭子世千戶。再遷僉書左府,改南京右府。充總兵官,鎮遼東。改督漕運,鎮淮安。嘉靖十年為巡按御史李循義劾罷,逾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