楯築墳丘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楯築墳丘墓

墳頂
位置岡山縣倉敷市矢部日語矢部 (倉敷市)
坐標34°39′47″N 133°49′31.75″E / 34.66306°N 133.8254861°E / 34.66306; 133.8254861
形成時間2世紀後半~末
建築風格雙方中円形墳丘墓日語双方中円墳
遺跡遠景
墳丘墓位於丘陵的右側頂上。
楯築墳丘墓內保存的旋帶文石(原件)
旋帶文石(複製品)
東京國立博物館展示。

楯築墳丘墓是位於日本岡山縣倉敷市矢部日語矢部 (倉敷市)雙方中円形墳丘墓日語双方中円墳,1981年指定為日本國史跡,出土的旋帶文石被指定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概述[編輯]

楯築墳丘墓是一個酋長的墓葬,建於彌生時代晚期(2世紀後半至3世紀初),位於王墓山丘陵的北側。墳丘到處都出土了許多陶器碎片,大部分是壺形陶器和特殊器台、特殊壺日語特殊器台・特殊壺的碎片。主丘呈不規則的圓形,直徑約43米,高4-5米,其東北和西南側各有一個矩形的突出部,目前已確認的突出部兩端總長為72米,是同一時期日本最大的彌生墳丘墓日語弥生墳丘墓

墳丘頂部設有5塊巨大的立石環繞木棺,斜面有上下兩列列石如柵欄般環繞,兩列列石之間鋪有圓礫帶。僅上列的列石,便使用了20餘個大石頭與百餘個長1米左右的小石頭間隔而成。由於小區建設,北東側突出部大部分已被破壞,西南側突出部則建有供水塔,但突出部的盡頭未被破壞。[1]

調査發掘[編輯]

昭和51年(1976年)至昭和61年(1986年)期間,以岡山大學文學部日語文学部考古學研究室為中心的調查團隊共進行了6次調查。

考古學家在主墳中確認了兩處埋葬設施,墓主被認為埋葬在墳丘中心部地下1.5米處的木棺。出土木棺全長約2米,寬約0.7米,棺底鋪有重達30公斤的硃砂。未出土遺骨,僅出土了兩塊微小牙齒碎片。木棺外有木製外箱(木槨),全長3.5米、寬1.5米。隨葬品放在外槨中,有一把鐵劍,兩個項鍊,以及一組多顆玻璃珠和小管珠,現存岡山大學考古學資料館。另外一處埋葬設施位於中心埋葬地點東南9米處,僅發現了微量的硃砂,未出土其他物品。缺少隨葬品的貧弱,可能與權力或財富無關,更可能是反映了當時的葬禮習俗。

建造小區時,(參見莊地區#人口增加問題日語庄地区#増える人口問題),被破壞的東北側突出部分,曾有石列和硃砂塗覆的壺型土器。

在昭和56年(1981年)12月9日被指定為日本國史跡。

旋帶文石(弧帶文石)[編輯]

墳丘上曾建有楯築神社,一直延續到大正時代初期。神社內一直供奉著一塊被稱為神石(亀石)的傳世石頭。石頭全表面刻有類似毛線束繞成的弧帶紋樣,是代代相傳的神體。現在,這塊石頭被安置在這個遺址附近的保管所里,被稱為"傳世弧帶文石"。

據說,這種弧帶紋與纏向遺址日語纏向遺跡的弧文圓板以及葬禮儀式有共通之處。在這裡也保留有吉備津神社鬼之城等地的溫羅傳說,據說吉備津彥命為了準備與溫羅的戰鬥,建造了石楯,並進行防禦準備。

文化財[編輯]

重要文化財(國指定)[編輯]

  • 旋帶文石 岡山縣倉敷市矢部楯築遺跡出土。1982年(昭和57年)6月5日指定[2]

國之史跡[編輯]

  • 楯築遺跡 - 1981年(昭和56年)12月9日指定[3]

腳註[編輯]

  1. ^ 「古墳以前の墳丘墓-楯築遺跡をめぐって」近藤義郎 『日本考古學研究序説増補版』岩波書店2001年3月第1刷 ISBN 4-00-001769-1
  2. ^ 旋帯文石/岡山県倉敷市矢部楯築遺跡出土 - 國指定文化財等資料庫(日語)
  3. ^ 楯築遺跡 - 國指定文化財等資料庫(日語)

參考文獻[編輯]

  • 近藤義郎日語近藤義郎/著 『楯築彌生墳丘墓 -吉備考古ライブラリィ8-』 吉備人出版/刊 1998年
  • 現地説明板 近藤義郎/記述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