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混成旅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混成旅團是二戰日軍陸軍的諸兵種混成的旅級部隊編制,通常不隸屬於某個師團,遂行獨立的戰鬥戰役任務。

混成旅團與永久性建制,擔任占領區靜態警備任務的獨立混成旅團不同。

臨時編組的混成旅團

[編輯]

師團所屬的步兵旅團為基礎,配屬師團直屬的炮兵、騎兵、工兵、輜重兵分隊,組建混成旅團,擔負臨時指派的作戰任務,任務完成後編制解散,歸還原建制。

混成第三十九旅團

[編輯]

九一八事變」時從朝鮮軍抽調第20師團步兵第39旅團,轄第77、78步兵聯隊與師團配屬的炮、騎、工、輜部隊。

混成第二十四旅團

[編輯]

一二八事變淞滬抗戰時,從第12師團的4個步兵聯隊各抽調1個步兵大隊,配屬兵種分隊,由步兵第24旅團部指揮,組建「混成第24旅團」於1932年2月初在吳淞口登陸參戰,1932年4月底回國歸建。

混成第二旅團

[編輯]

七七事變」爆發後,1937年7月底從關東軍抽調第1師團第2旅團組成「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本多政材,入關內支援中國駐屯軍。8月16日起轉隸新成立的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參加太原會戰。

混成第十五旅團

[編輯]

七七事變」爆發後,1937年7月底從關東軍第2師團部隊組成「混成第15旅團」,支援中國駐屯軍,旅團長筱原誠一郎。8月16日起轉隸新成立的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參加太原會戰。

混成第三旅團

[編輯]

1938年5月,關東軍抽調第2師團部隊組成「混成第3旅團」,旅團長田村原一,入關參加徐州會戰。6月歸建關東軍。

混成第十三旅團

[編輯]

1938年5月,關東軍抽調第17師團部隊組成「混成第13旅團」,旅團長森田范正,入關參加徐州會戰。6月歸建關東軍。

近衛混成旅團

[編輯]

1939年11月由本土近衛師團抽調近衛步兵第1旅團(轄近衛步兵第1、2聯隊)並配屬特種部隊組成,旅團長櫻田武,入列第21軍參加11月桂南會戰。1940年7月近衛師團從日本海運登陸欽州灣,近衛混成旅團歸還建制

非臨時編組的混成旅團

[編輯]

二戰期間日本陸軍曾有8個非臨時編組的混成旅團。

第一混成旅團

[編輯]

第二混成旅團

[編輯]

第三混成旅團

[編輯]

第四混成旅團

[編輯]

台灣混成旅團

[編輯]

1937年9月原台灣守備隊改稱重藤支隊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2月稱波田支隊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1月改稱台灣混成旅團,編成旅團部、5個獨立步兵大隊、旅團炮兵隊、旅團工兵隊、旅團通信隊等,總兵力約5000人。隸屬第21軍,1939年2月攻占海南島。1939年11月參加桂南會戰。歷任旅團長波田重一、飯田祥二郎、鹽田定七、中川凇。1940年11月在海南島與步兵第47聯隊擴編為第48師團。1941年該師團隸屬第14軍,則被派往南洋作戰。

樺太混成旅團

[編輯]

戰爭前中國駐屯軍轄有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1937年7月下旬參加攻占北平。1937年8月31日,日軍大本營撤銷中國駐屯軍番號,成立華北方面軍,轄第1軍和第2軍;原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改編為中國駐屯混成旅團。1938年3月12日增設中國駐屯步兵第3聯隊編入,並改稱中國駐屯兵團。1938年6月21日中國駐屯兵團改編為第27師團。

仰光混成旅團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