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湧別機雷事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湧別機雷事故,是1942年5月26日,在北海道紋別郡下湧別村(現名湧別町),彭透海灘上,欲引爆漂流來的國籍不明水雷時,於搬運途中爆炸而引發的事故。

當時造成員警及警防團、民眾等共112人死亡,112人受傷。

事件經緯

[編輯]

本起事件的舞台,下湧別村,是位在北海道,緊鄰鄂霍次克海的漁村。1942年初,處於太平洋戰爭開戰半年後,日軍連戰皆捷時期,北方此地仍是一片祥和。浮冰隨溫暖南風而融化,積雪褪去,田地重見光明,居民忙著捕鯡播種。

時值四月,漁民間紛紛謠傳「看見像是漂浮的水雷」。因地處鄂霍次克海沿岸,推測為日本海軍蘇聯美國設置而漂流來的水雷。水雷於五月下旬,陸續漂至了村子的彭透海灘(ポント,愛奴語中意指小沼澤)和佐呂間湖東岸的哇卡海岸(ワッカ,愛奴語中意指水)。

水雷漂來的通知,瞬時就由村中的派出所,上報至內地的遠輕警分局。警方先是驚訝一次漂來兩顆水雷,隨後也立即策畫,將水雷移至陸上安全地點後,引爆拆除,並發出公告。公告目的除了顧及人民安全,也是要配合當時的「戰意高揚」宣傳。選在陸上引爆,除了讓廣大民眾瞭解水雷威力,也考量若在水中引爆,造成附近魚介全滅,漁民的反彈聲音。因此便訂於5月26日中午,在彭透海灘,引爆拆除。

接到指令的下湧別警防團,在預定引爆地點半徑1,000公尺各處,設置紅旗以示危險區域,並動手將兩顆水雷相隔50公尺並排安置。於事發前天的25日,一切順利就緒。

事件當天

[編輯]

當天26日,引爆拆除的公告,經由學校鄰里,傳遍當地,又加上湧網線臨時加開四節車廂列車,方便參觀者前來,村中呈現一片祭典氣氛。當天晴空萬里,各地觀客陸續湧入,上千民眾不斷行進至彭透海灘。開始一小時前,便已抵達400多人。

另一邊,會場中全體出動的警防團,「為了讓大眾瞭解爆炸威力,將先後引爆兩顆水雷。只是一旦引爆,恐誘爆另一顆。」判斷之下,便動手要移動其中一顆水雷。出動17名警防團,套上繩索,開始以人力拖拉。

然而,在將水雷從海岸拖至沙丘內側途中,正要越過丘陵的上午11點26分,警防團眾人圍繞作業下,水雷突如其來便大爆炸。負責拖拉作業,奇蹟生還的人說道:「發出一陣青白色閃光同時,人就被爆風吹倒在地,接著掉下許多東西。好不容易回過神來,起身一看,身上沾滿了泥土,和人體的一部分。當下嚇破膽了拔腿狂奔,四周滿是一片焦黑的肉片。」

這場爆炸中,共106人,當場死亡。爆炸地點留下了直徑10公尺,深達3公尺的大坑,半徑50公尺內,只有不留原形的屍體,遍地殘肢斷骸。海灘旁的玫瑰沾滿鮮血肉片,景像令人為之慄然。之後,重傷者中,又有六名因傷勢惡化而去世。

後續

[編輯]

事故過後十天,6月5日,北海道廳長官、北海道警察部長、札幌鐵道局長代理、網走支廳長親臨事故現場,舉行聯合奠祭,隔年1943年,又於事故現場,設立「殉難者慰靈碑」。然而因設立地點處於海岸附近,慰靈碑不堪海浪拍打,經年劣化日益明顯,故於1951年遷移至湧別神社境內。1991年,海岸防波工程完畢後,才再度遷回事故現場。

另一方面,給與犧牲者遺族的補償,經過戰後數十年,才得以實現。當時的清水清一町長(下湧別村因當時實施町制而改名為湧別町),認為「既然有給與從事防空的警防團補償,機雷事故相關的,理當也要認列。」努力訴諸各方之下,1976年終於認定符合特別費支用規定,並給與遺族及傷者奠儀及年金等補助。

1980年,因符合文官戰歿者身分,亦授與犧牲者中,共43名警防團勳狀。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