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議會
外觀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8年8月9日) |
聯合議會(拉丁語: sub vinculo confoederationis)- 第一共和內議會特殊的組織作業方式。
十七世紀中葉時開始將自由否決權的原則付諸實行,任何一名議員都能使議會的會議中斷並使議會通過的決議無效。隨著時間演進,議會受中斷的次數增加,使聯邦的立法機構和立法程序癱瘓。
十八世紀時聯邦制度改革者試圖利用邦聯(貴族或軍隊間聯合以保護自身利益)所採用的原則,聯合地方議會采多數決,不需要一致性通過。在此情況下成立了聯合議會,議員們形成聯盟(其一代表王冠領地,其二代表大公國),各個議會分別選擇自己的議長,會議就於聯合的結合點舉行。議會中采多數決。
最知名的聯合議會包括:大會議會(1764)、雷普寧議會 (1767-1768)及四年議會(1788-1792)。然而1773-1775年間運作的聯合議會由三個相鄰的瓜分國所召集:俄羅斯、普魯士及奧地利,以批准第一次瓜分波蘭期間所分配到的聯邦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