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董安于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董安于
本名氏:董
名:安于
逝世前496年
國籍晉國
活躍時期春秋

董安于(?—前496年),中國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家臣,董氏。

生平

[編輯]

董安于在趙鞅(趙簡子)繼位前已為趙氏效力,年少時為趙氏擔任文書撰寫文告命令,得到前朝讚賞和各國稱信其義;壯年時候董安于成為趙簡子的重臣,跟從司馬治理軍隊,使軍中不再出現殘暴的虐待行為;到年老時董安于跟隨宰官治理民事,使民眾對趙氏忠心不二。[1]

趙簡子命令董安于營建晉陽城(今山西省太原市),在董安于的治理下,晉陽城牆厚實,倉庫中也有充足的錢糧,官署的牆垣用上堅韌的灌木主幹建造,以便隨時取材作造箭之用,柱子的基礎則是冶銅所建,因此能供給軍需消耗及製造兵器。之後趙簡子命尹鐸繼續經營晉陽,尹鐸遵循董安于的治理方法。[2]

晉定公十三年(前497年),趙簡子築晉陽城完工,要求邯鄲午歸還攻伐衛國所得的五百戶,以便安置在晉陽,邯鄲午答應了趙簡子卻沒有馬上歸還民戶,而是聽從父親和兄長之言,等到攻齊後才安排遷徙。趙簡子大怒而殺掉邯鄲午,邯鄲午的兒子趙稷與家臣涉賓率領邯鄲人叛變。夏六月,董安于要趙鞅先作準備。趙鞅說:「晉國有法,先發動禍亂之人處死。我們應後發制人。」董安于說:「與其危害百姓,寧可我一個人去死。請以我作為作亂的解釋。」趙簡子不答應。秋七月,范氏中行氏進攻趙氏之宮,趙簡子逃亡晉陽[3]趙簡子在得到智、魏、韓三家幫助打敗敵人後,以董安于在固守晉陽中立下功勞,堅持要賞賜他。董安于推辭不受,並說自己自年少時便為趙氏效命,擔任文書、整肅軍紀和理順民事,都得不到賞賜。到現在像得了瘋症般參與戰爭,趙簡子卻要賞賜,自己寧願逃跑也不願接受,說完便真的快步走了出去。於是趙簡子放棄了賞賜董安于的打算。[1]

晉定公十四年(前496年),知文子荀躒寵臣梁嬰父討厭董安于,向知文子說:「不殺死董安于,讓董安于在趙氏主理政務,一定能使趙氏得到晉國。何不因他先發動禍難而責備趙氏?」知文子命人告訴趙簡子說:「范氏、中行氏雖發動叛亂,但本是董安于挑起的,晉國有法,先發動禍亂之人處死。范氏、中行氏已經伏罪,謹此奉告。」趙簡子擔心這件事。董安于說:「我死則晉國安寧、趙氏安定,哪還用活呢?人有哪個不會死呢?我死得晚了。」於是就上吊自殺。趙簡子把董安于暴屍在市上,告訴知文子:「您命令殺罪人董安于,他已伏罪。謹此奉告。」知文子和趙簡子結盟,趙氏得以安定。趙氏將董安于陪祀宗廟。[4]

趙簡子生前告誡兒子毋卹,一旦晉國生亂,一定要退守晉陽。[5]毋卹繼位為趙襄子後爆發了晉陽之戰,由於董安于的準備和尹鐸的施政取得民心,使趙氏得以堅守晉陽。[2][6]

軼事

[編輯]

趙簡子有一次從晉陽前往邯鄲,在途中因為董安于落在車隊後面而下令暫停行進,負責駕領馬車的官員勸諫趙簡子不要為了一個人而延誤大軍行進。趙簡子讓車隊前進不久又再停下來等待,直到董安于追上車隊,簡子說自己忘了下令設立關卡把守秦國晉國相交的道路,以及派人運載官家的美玉。董安于回答說自己正是因此而落在車隊後面(指自己已經替趙簡子辦好這些事情)。[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國語·卷十五·晉語九·董安於辭趙簡子賞》:下邑之役,董安于多。趙簡子賞之,辭,固賞之,對曰:「方臣之少也,進秉筆,贊為名命,稱於前世,立義於諸侯,而主弗志。及臣之壯也,耆其股肱以從司馬,苛慝不產。及臣之長也,端委韠帶以隨宰人,民無二心。今臣一旦為狂疾,而曰『必賞女』,與余以狂疾賞也,不如亡!」趨而出。乃釋之。
  2. ^ 2.0 2.1 《戰國策·趙策一》:張孟談曰:「夫董閼安於,簡主之才臣也,世治晉陽,而尹澤循之,其餘政教猶存,君其定居晉陽。」君曰:「諾。」乃使延陵王將車騎先之晉陽,君因從之。至,行城郭,案府庫,視倉廩,召張孟談曰:「吾城郭之完,府庫足用,倉廩實矣,無矢奈何?」張孟談曰:「臣聞董子之治晉陽也,公宮之垣,皆以狄蒿苫楚廧之,其高至丈餘,君發而用之。」於是發而試之,其堅則箘簬之勁不能過也。君曰:「足矣,吾銅少若何?」張孟談曰:「臣聞董子之治晉陽也,公宮之室,皆以鍊銅為柱質,請發而用之,則有餘銅矣。」君曰:「善。」號令以定,備守以具。
  3. ^ 春秋左氏傳·定公十三年》:晉趙鞅謂邯鄲午曰:「歸我衛貢五百家,吾舍諸晉陽。」午許諾,歸告其父兄。父兄皆曰:「不可,衛是以為邯鄲,而寘諸晉陽,絕衛之道也,不如侵齊而謀之。」乃如之,而歸之於晉陽。趙孟怒,召午而囚諸晉陽,使其從者說劍而入,涉賓不可,乃使告邯鄲人曰:「吾私有討於午也,二三子唯所欲立。」遂殺午。趙稷、涉賓以邯鄲叛。……邯鄲將作亂,董安于聞之,告趙孟曰:「先備諸。」趙孟曰:「晉國有命:『始禍者死。』為後可也。」安于曰:「與其害於民,寧我獨死。請以我說。」趙孟不可。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伐趙氏之宮,趙鞅奔晉陽,晉人圍之。
  4. ^ 春秋左氏傳·定公十四年》:梁嬰父惡董安于,謂知文子曰:「不殺安于,使終為政於趙氏,趙氏必得晉國。盍以其先發難也,討於趙氏?」文子使告於趙孟曰:「范、中行氏雖信為亂,安于則發之,是安于與謀亂也。晉國有命:『始禍者死。』二子既伏其罪矣,敢以告。」趙孟患之,安于曰:「我死而晉國寧、趙氏定,將焉用生?人誰不死?吾死莫矣。」乃縊而死。趙孟屍諸市,而告於知氏曰:「主命戮罪人,安于既伏其罪矣,敢以告。」知伯從趙孟盟,而後趙氏定,祀安於於廟。
  5. ^ 國語·卷十五·晉語九·趙簡子以晉陽為保鄣》:簡子誡襄子曰:「晉國有難,而無以尹鐸為少,無以晉陽為遠,必以為歸。」
  6. ^ 國語·卷十五·晉語九·晉陽之圍》襄子曰:「……其晉陽乎!先主之所屬也,尹鐸之所寬也,民必和矣。」乃走晉陽,晉師圍而灌之,沈灶產鼃,民無叛意。
  7. ^ 說苑·卷二·臣術》:趙簡主從晉陽之邯鄲,中路而止,引車吏進問何為止,簡主曰:「董安于在後。」吏曰:「此三軍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軍也?」簡主曰:「諾。」驅之百步又止,吏將進諫,董安于適至,簡主曰:「秦道之與晉國交者,吾忘令人塞之。」董安于曰:「此安于之所為後也。」簡主曰:「官之寶璧吾忘令人載之。」對曰:「此安于之所為後也。」簡主可謂內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國安,御史大夫周昌曰:「人主誠能如趙簡主,朝不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