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談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談遒(1932年—2019年),生於北京。其父談念曾(1899—1988),祖籍江蘇無錫(無錫厚橋談家),是北平大學農學院第一期畢業生。中華民國時期談念曾[1]任職頗多,主要有天津屠獸場場長,天津特別市政府秘書,大陸銀行董事長、總經理談丹崖[2]先生的秘書,天津市銀行籌備委員,綏遠省政府秘書,綏遠省毛織廠經理,西北畜牧公司董事兼總經理,河北省棉產改進會理事兼技術處長,河北省合作協會董事,天津富中實業公司董事兼經理,天津市企業公司副總經理等。

談遒在一九四九年考入燕京大學化工系,一九五二年院系調整後來到天津大學北洋大學)。一九五三年初畢業後留校任教,幫助丁緒淮(Hsü Huai. Ting),張遠謀[3],甘懷新[4]等著名教授講授《化工原理》等課程。天津大學化工學科是一九五二年院系調整時,由當時的北洋大學、南開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河北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等高校的化工系合併組成,其化工原理實驗室有不少二戰後從德國運來的先進設備。談遒在一九五七年與同事聊天預測中蘇關係要破裂,被同事告發,被天津大學湊數成為第一百個右派分子。其後只能致力於化工原理實驗室的開發改造。他自己設計製造泵等化工設備,為天大化工學子們提供了一流的化工實驗學習場所,也為他在改革開放後成功地承擔了很多國家和部委重點項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談遒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衝擊,夫婦倆到天津西郊區王穩莊鄉小張莊下放改造。據村民回憶,他們剛開始受到村民捉弄,但他不做計較,用自己的知識帶了很多徒弟,鋪電線等,為該村莊帶來光明。

在一九七八年中國改革開放後,談遒真正開始了他的科學研究生涯。他參加主持的中國國家「六五」重點攻關項目「青海鹽湖鉀鹽生產系統工程的研究」,主要是工業結晶(Industrial Crystallization)研究。此研究導致了業界經典的專著《工業結晶》(談遒主創,丁緒淮指導,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85)的產生,也為後來的「天津市工業結晶開發中心[5]」和國家工業結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奠定了基礎。該項目也獲得中國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早期的結晶項目還包括天津味精廠「連續提取穀氨酸的方法及其裝置」和「參數泵分步結晶法」(熔融結晶的研究)。這兩個項目都獲得天津市科技進步獎。

一九八二年他出任天津大學化工系統工程教研室主任。天津大學化工系統工程的研究一直在中國處於領先地位。期間的研究項目「制鹼工業大型碳化塔群的分布式計算機系統控制的研究」獲得中國化工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一九八四年他與陳洪舫一起創辦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與天津大學聯合組建的天津石油化工技術開發中心。當時中國化工設計研究分工太具體,該中心集科研開發設計於一體,為中國的校企聯合和科研開發創出了一條新路。開始出任中心副主任,後連續多年任主任至退休,為該中心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期間完成中國國家重點攻關項目「聚碳酸酯關鍵原料雙酚A新工藝的研究」,「萬噸級雙酚A工業試驗」,在中國國內首次實現化工過程高倍率放大,獲十餘項中國,國際,日美等多國發明專利,獲中石化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天津市技術發明一等獎。期間也承擔了好幾個中國石化總公司科技攻關項目。他的隊伍為中國化工系統開發的研究樹立了榜樣。

談遒獲得很多榮譽,包括上述中國科技進步獎,近三十項中國國際多國專利,中國發明獎五項,中國國務院特殊津貼,一九九二年及一九九四年天津市總工會授與特等勞動模範稱號,一九九三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及五一勞動獎章,一九九五年中國國務院「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7]

一九九四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專程視察談遒所領導的天津大學石化中心[8],對此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和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勵。

談遒夫人是曹繼美,曹錕的孫女。育有一子。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