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趙東階(1853年—1931年),清朝文人,書法家。字躋堂,號金犢,河南汜水縣方頂村(現屬鄭州市上街區)人。

生平[編輯]

清朝通議大夫翰林院編修侍講。父親趙璧是清道光年間的舉人,曾任商水縣教諭6年,被升遷為知縣但未及赴任。趙東階7歲時父親病故,母親禹氏教導有方,趙東階刻苦讀書,20多歲考上了秀才,光緒十四年(1888年)考中舉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考中了進士二甲四十一名,選翰林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編纂國史。[1]。光緒二十九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2][3]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外逃,當時趙東階史館值班,別人勸其逃亡,趙東階說「做史官就應該守在館,與史館共存亡」,沒有離去,八國聯軍撤出北京後才請假回家探親。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朝滅亡,趙東階遂回原籍。民國元年(1912年)應邀到登封嵩陽書院和大金店王家講學,後歸隱五雲山北麓核桃沖。與前清法部左丞魏聯奎等人結九老學社,為了方便汜水縣的人士到河南開封辦事,趙東階與魏聯奎等倡議募捐修建開封汜水會館,建房60多間,親自書寫碑文講述始末,1928年汜水縣重修縣誌,共同推舉趙東階為總編,此時趙東階已經76歲高齡,經過1年的努力縣誌修成,親自作序,而在縣誌上卻沒有一條記錄自己的功勞和事跡。1931年,趙東階逝世,享年79歲。

趙東階一生淡泊名利,對理學很有研究,對慎獨修善特別下功夫,楷書大家,當時滎、鞏、汜諸縣有許多書法及碑刻留傳。與當時的開封翰林院編修牛東藩,洛陽的翰林院編修檢校林東郊被稱為戊戌進士科河南省的「一案三東」,一生有文集三卷。纂有《汜水縣志》。

家族[編輯]

子趙印綬,字子佩,曾任民國河南高等審判廳書記官,汜水縣公款局長等職,擅長書法。

曾孫趙孟堯,著名的神經外科(也稱腦外科)專家,曾任上海長海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

參考[編輯]

  1.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四百十九):光緒二十四年。戊戌。五月。癸丑朔。……○引見新科進士。得旨、一甲進士三名夏同和、夏壽田、俞陛雲業經授職外。李稷勛、陸懋勛、魏家驊、姜秉善、黃誥、傅增湘、孟錫珏、秦曾潞、葉在藻、何作猷、江志伊、潘鴻鼎、何元泰、施愚、蔭桓、莊清吉、黃大塤、梁用孤、丁惟魯、李福簡、華焯、朱耀奎、吳震春、張鴻基、伍毓崧、於式棱、吳功溥、曾廣嵩、李彝坤、何聯恩、趙東階、易子猷、江明源、淩福勛、何國澧、李端棨、管象晉、張鳴珂、崔肇琳、羅琛、鄧邦述、蔣熊、張學智、周渤、雲祥、魏鴻儀、蔣炳章、阿聯志琮、陳驤、查秉鈞、陳培錕、鍾錫璜、章際治、張履春、文斌、黃彥鴻、董若洵、壽富、郭恩賡、陳汝康、潘昌煦、袁勵准、饒叔光、魯爾斌、計鄧起樞、周維藩、牛東藩、謝緒璠、朱名炤、胡浚、蔡侗、鄧曾彠、余寶菱、黃壽袞、范桂萼、高桂馨、龍煥綸、林東郊、陳海梅、王蘭庭、馮紹唐、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2.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五百十四):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夏四月。乙酉朔。……○引見戊戌科散館人員。得旨、修撰夏同和、編修夏壽田、俞陛雲、業經授職。二甲庶吉士傅增湘、張履春、鄧邦述、何作猷、魏家驊、蔭桓、陸懋勛、秦曾潞、孟錫珏、朱耀奎、潘昌煦、江志伊、於式棱、鍾錫璜、許鄧起樞、郭恩賡、龔心釗、陳培錕、陳驤、黃大塤、謝緒璠、何國澧、李端棨、施愚、宗室文斌、趙東階、周維藩、潘鴻鼎、管象晉、李稷勛、雲祥、藍鈺、袁勵准、阿聯、黃彥鴻、張鳴珂、周渤、魯爾斌、俱著授為編修。
  3. ^ 赵东阶 行书八言联 立轴 纸本. [2012-04-24].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