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顎
軟顎 | |
---|---|
![]() 口腔正前方視圖
|
|
![]() 口鼻部分橫截面圖(左下部為軟齶)
|
|
細節 | |
拉丁語 | palatum molle, velum palatinum |
動脈 | 膀小動脈, 升齶動脈 |
神經 | 咽迷走神經分支, 翼內肌神經, 膀小神經 |
識別標示 | |
Gray's | p.1112 |
MeSH | A14.549.617.780 |
Dorlands | p_02/12607540 |
TA | A05.1.01.104、A05.2.01.003 |
FMA | FMA:55021 |
解剖學術語 |
軟顎或者軟齶(醫學拉丁語術語:Velum palatinum或Palatum molle)是哺乳動物中硬齶延長形成的一個雙褶皺形狀的口腔部分。它斜掛在或者垂直掛在舌根上方,是由咽齶肌和其它肌肉的延伸組成的。它是分隔口腔與咽的組織的一部分,因此有分隔呼吸系統與消化系統的作用。
解剖學[編輯]
軟顎由一層沒有角質的上皮覆蓋。許多哺乳動物的軟齶的黏膜里有淋巴組織(Tonsilla veli palatini)人和食肉目動物沒有這樣的淋巴結。
咽縮肌(Musculus constrictor pharyngis)、齶帆張肌(Musculus tensor veli palatini)和齶帆提肌(Musculus levator veli palatini)可以運動軟顎。從軟顎的邊緣伸展出兩道雙皺褶組織,即齶弓(Arcus palatini)。猴和人的軟顎中部有一個被稱為齶垂的下垂,大多數其它哺乳動物沒有這個組織。
軟顎的基線被稱為「啊線」,因為它在說「啊」的時候可見。
功能[編輯]
軟顎有分隔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作用。在下咽的時候在咽縮肌的作用下軟顎後壁會亞在氣管上。在下咽或者打哈欠的時候從耳咽管伸出來的齶帆張肌和齶帆提肌有平衡中耳和外部的壓力差的作用。
在發音的時候軟顎抬起,把鼻腔與口咽腔分隔開來,這樣一來從肺里傳出來的氣流只能流進口腔來產生口音。在發鼻音的時候口腔被封住,氣流流過鼻腔。在發鼻化元音的時候軟顎下沉,讓氣流同時通過口腔和鼻腔。軟顎在打呼嚕的時候也有作用。
觸碰小舌或者軟齶的深處,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會引起強烈的嘔吐反射,屬於一種自然的保護機制。
醫學意義[編輯]
更多圖片[編輯]
參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 Image at WebMD
- eMedicine Dictionary上的Soft+pa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