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鏡州唐朝時設置的

永徽年間置鏡州,唐玄宗時改稱祥州[1],州治設今雲南省祥雲縣高官鋪,領夷郎、賓唐、溪琳、琮連、池臨、野幷6縣,各縣今地不可考。先屬戎州都督府,麟德元年(664年)改屬姚州都督府。天寶九年(750年)入南詔後廢。[2][3][4][5][6][7]

今祥雲縣祥城鎮華嚴村有鏡州故城,存西、南兩面夯土城牆,各長約200和400米,殘高1.5-2米,厚約5米[8]

參考資料[編輯]

  1. ^ 祥雲縣人民政府. 云南省祥云县地名志. 內部發行. 1987: 292. 
  2. ^ 魯正清. 唐代姚州都督府.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4: 199–120. ISBN 978-7-222-11288-9. 
  3. ^ 雲南省祥雲縣誌編纂委員會. 祥云县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 46. ISBN 7-101-01548-4. 
  4. ^ 連結至維基文庫 新唐書/卷043下. 維基文庫 (中文). 鏡州,縣六:夷郎,賓唐,溪琳,琮連,池臨,野幷。 
  5. ^ 連結至維基文庫 明一統志 (四庫全書本)/卷86. 維基文庫 (中文). 鏡州城在雲南縣治東唐置領夷郎等六縣後廢今名雲南上城遺址尚存 
  6. ^ 連結至維基文庫 讀史方輿紀要/卷一百十七. 維基文庫 (中文). 鏡州城,《一統志》云:在縣治東。唐置,領夷郎等六縣,後廢。」今名雲南土城,遺址尚存。攷《唐志》不載鏡州也。《滇略》云:「鏡州城在今縣治西南。」郭松年云:「自鎮南州過雌嶺即大理界,山行七十里有甸焉,川原坦衍,山勢回合,周二百餘里,乃雲南州也。州西北十餘里,山麓間有石如鏡,光可鑑,舊名鏡州以此。」鏡州蓋即雲南州之別名矣。 
  7. ^ 連結至維基文庫 大理行記. 維基文庫 (中文). 出(大理)行七十里有甸焉,川原坦夷,山勢回合,周二百餘里,乃雲南州也。州西北十餘里山麓間,有石如鏡,光可鑑面,故舊名鏡州。 
  8. ^ 國家文物局主編; 雲南省文化廳編著. 中国文物地图集 云南分册. 昆明: 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昆明: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17. ISBN 7-5416-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