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薩納利·托盧巴耶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薩納利·托盧巴耶夫
Асаналы Толубаев
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任期
1938年7月19日—1943年3月22日
前任職務設立
繼任莫爾多加齊·托科巴耶夫
個人資料
出生1896年4月18日儒略曆4月6日]
 俄羅斯帝國七河州維爾尼區查拉哥薩克村
逝世1962年8月31日(1962歲—08—31)(66歲)
 蘇聯伏龍芝
國籍 蘇聯
政黨蘇聯共產黨 蘇聯共產黨
獲獎
列寧勳章 — 1941

阿薩納利·托盧巴耶夫,(俄語:Асаналы Толубаев,1896年4月6日(格里曆:4月18日)—1962年8月31日),吉爾吉斯族,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曾任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

生平[編輯]

  • 1896年4月18日出生於七河州皮什佩克區查拉哥薩克村的一個貧農家庭。12歲起在當地貝伊家做僱農。
  • 1928年-1930年,當地鐵路工人。1928年加入聯共(布)。
  • 1930年-1933年,吉爾吉斯自治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伏羅希洛夫區克孜勒-阿斯克村集體農莊農民。
  • 1933年-1935年,聯共(布)克孜勒-阿斯克村村委會書記。
  • 1935年-1937年,克孜勒-阿斯克村村委會主席。
  • 1937年-1938年7月,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伏龍芝州伏羅希洛夫區克孜勒-阿斯克村集體農莊負責人。
  • 1938年7月-1943年3月,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 1943年3月-1945年,伏龍芝州伏羅希洛夫區克孜勒-阿斯克村集體農莊負責人。
  • 1945年-1953年,伏龍芝州伏羅希洛夫區克孜勒-阿斯克村村長。
  • 1953年起退休。
  • 1962年8月31日於伏龍芝逝世,享年66歲。

托盧巴耶夫是聯共(布)18大代表;第1屆蘇聯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代表;第1屆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代表。

功績[編輯]

托盧巴耶夫為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各個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康德-巴雷克奇鐵路、楚河運河的建設,以及衛國戰爭期間從蘇聯歐洲部分撤離的工業企業和人口的安置作出了特殊貢獻。

文藝領域[編輯]

1939-1940年在莫斯科舉行的吉爾吉斯藝術和文學十年展。550名吉爾吉斯藝術家參與其中。超過3萬名觀眾欣賞了他們的14場表演和音樂會。吉爾吉斯國家音樂劇院被授予列寧勳章,吉爾吉斯國家愛樂樂團被授予勞動紅旗勳章。71名吉爾吉斯藝術家獲得了蘇聯的勳章和獎章。因此,在20-30年代,吉爾吉斯斯坦的蘇維埃文化雖然剛剛起步,但已經取得了多項成就。

文字改革[編輯]

20世紀30年代後期,蘇聯政府開始將境內少數民族文字轉換成西里爾文。在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這一問題於1939年首次被提出。吉爾吉斯語科學研究所起草了一份向吉爾吉斯語字母表向西里爾文過渡的草案,並提出來進行廣泛討論。1940年12月,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通過了新字母表和新正字法草案。西里爾吉爾吉斯文法案於1941年9月12日經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法令批准。托盧巴耶夫為將吉爾吉斯文字從拉丁字母轉換成西里爾文做出了巨大貢獻。

蘇聯1939年人口普查[編輯]

托盧巴耶夫領導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功完成了蘇聯1939年人口普查。人口數據分布如下:

吉爾吉斯族 俄羅斯族 烏茲別克族 烏克蘭族 哈薩克族 韃靼族 德意志族 塔吉克族 維吾爾族 其他 總計
1 賈拉拉巴德州 156628 21398 49287 14128 2074 3748 620 1627 999 3985 254494
2 伊塞克湖州 91201 55181 2467 13698 3389 1927 216 39 1266 4786 174170
3 奧什州 242575 36468 90884 10502 1790 7904 255 8881 5339 11541 416139
4 塔拉斯州 57678 10211 1789 10726 2527 526 4416 38 73 709 88693
5 天山州 117758 5204 1004 960 539 609 97 12 254 580 127017
6 伏龍芝州 88483 174454 6120 87285 13606 5303 6137 73 1481 14758 397700
- 總計 754323 302916 151551 137299 23925 20017 11741 10670 9412 36359 1458213

各族人口在各州占比如下:

吉爾吉斯族 俄羅斯族 烏茲別克族 烏克蘭族 哈薩克族 韃靼族 德意志族 塔吉克族 維吾爾族 其他
1 賈拉拉巴德州 61.5 8.4 19.4 5.6 0.8 1.5 0.2 0.6 0.4 1.6
2 伊塞克湖州 52.4 31.7 1.4 7.9 1.9 1.1 0.1 - 0.7 2.8
3 奧什州 58.3 8.8 21.8 2.5 0.4 1.9 - 2.1 1.3 2.9
4 塔拉斯州 65.2 11.5 2.0 12.0 2.8 0.6 5.0 - - 0.9
5 天山州 92.7 4.1 0.8 0.8 0.4 0.5 - - 0.2 3.7
6 伏龍芝州 22.4 43.9 1.5 21.9 3.4 1.3 1.5 - 0.4 3.7

1941年姓氏改革法案[編輯]

1941年元旦,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頒布了《吉爾吉斯族公民姓氏,父名和名字法案》。根據該法律,每個吉爾吉斯族公民都被分配了姓氏、名字和父名。此法案解決了吉爾吉斯族公民在以下方面的不便:

  • 向教育機構申請畢業文憑
  • 參加蘇聯紅軍
  • 參加選舉等

法案包括以下要點:

  • 年滿18周歲公民可隨意改變姓氏。
  • 建議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公民選擇以「ov/ova」、「ev/eva」和「in/ina」結尾的姓氏;父名部分,男孩的名字以「ovich」和「evich」結尾,女孩的名字以「ovna」和「evna」結尾。
  • 不建議公民取Bay(拜)、Bey(貝伊)、Khoji(霍集)、Mirza(米爾扎)、Khan(汗)等體現封建色彩的詞語作為姓氏和名字。

紀念[編輯]

比什凱克市第49中學以托盧巴耶夫命名。

榮譽[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