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道夫四世 (奧地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魯道夫四世
奧地利大公
統治1358年8月16日 — 1365年7月27日
前任阿爾布雷希特二世
繼任阿爾布雷希特三世利奧波德三世
出生1339年11月1日
維也納
逝世1365年7月27日(1365歲—07—27)(25歲)
米蘭
安葬
王朝哈布斯堡王朝
父親阿爾布雷希特二世
母親Joanna of Pfirt
宗教信仰天主教

魯道夫四世(德語:Rudolf IV;1339年11月1日—1365年7月27日)哈布斯堡王朝奧地利大公(1358年-1365年在位)。因為哈布斯堡家族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金璽詔書中沒有成為選帝侯,魯道夫四世因此假製了大特權,試圖將奧地利升格為一個大公國,以期與金璽詔書上的七大選帝侯的權位互相抗衡,但該稱號未得到皇帝查理四世的承認。魯道夫四世被後世稱為「創始人」。

出生[編輯]

魯道夫四世是奧地利大公阿爾布雷希特二世長子,生於維也納。因為魯道夫四世生於奧地利境內,他對奧地利有深厚的感情。他對祖父阿爾布雷希特一世被侄子士瓦本的約翰殺害後失去羅馬人民的國王的王位,一直耿耿於懷,一生致力光復哈布斯堡家族光輝的歲月。

在位期間[編輯]

1358年,阿爾布雷希特二世死後,由魯道夫四世繼承奧地利公國,二弟腓特烈三世為第二公爵,兩名幼弟阿爾布雷希特三世利奧波德三世共為第三公爵。在位期間,魯道夫四世致力現代化其轄地及城市,大大増加奧地利在德意志諸國中的地位。1356年,岳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於紐倫堡發佈金璽詔書,確立了日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以選舉產生,帝國境內有七位選帝侯享有此重要權力,分別是美因茲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等三位教會選侯;波希米亞國王、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騰堡公爵、布蘭登堡藩侯等四位世俗選侯。奧地利並不在列。為了與七位選帝侯抗衡,魯道夫四世於1358-59年下令假製了大特權,試圖將奧地利升格為一個大公國,享有下列特權,如領土不可分割、設立長子自動繼位權、擁有獨立立法及司法權而不需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上訴等特權。魯道夫四世亦參考查理四世以布拉格為統治中心,發展維也納為大公國中心。魯道夫四世以查理四世為競爭對象。他效法查理四世興建查理大學,於1365年在維也納開始興建魯道夫大學。他又於開始擴建了斯德望主教座堂嘗試與布拉格的聖維特主教座堂爭輝。斯德望主教座堂門前聳立了魯道夫四世及其妻子的紀念碑。

死亡[編輯]

1365年,魯道夫四世逝世,死後無嗣。二弟腓特烈三世亦已於1362年逝世,奧地利大公之位由三弟阿爾布雷希特三世及四弟利奧波德三世繼承。魯道夫四世下葬於斯德望主教座堂。

魯道夫四世 (奧地利)
出生於:1339年11月1日逝世於:1365年7月27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者:
阿爾布雷希特二世
奧地利及施蒂里亞公爵克恩頓公爵
1358年8月16日—1365年7月27日
腓特烈三世同時在任 (1358年8月16日—1362年12月10日)
繼任者:
阿爾布雷希特三世

利奧波德三世
前任者:
邁因哈德三世
蒂羅爾伯爵
1363年1月13日—1365年7月27日
前任者:
新頭銜
卡尼鄂拉公爵
1364年—1365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