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薩繆爾·帕蒂謀殺案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建議改名:「2020年巴黎教師斬首案」→「塞繆爾·帕蒂謀殺案」[編輯]

2020年巴黎教師斬首案」 → 「塞繆爾·帕蒂謀殺案」:更常用的名稱,至於為什麼不用斬首案,因為不少媒體報導時用的「斬首案」而非斬首案,而且斬首案比起謀殺案在法律相關領域用的少,不夠正式。--Histoire des religieuses 2020年10月19日 (一) 09:51 (UTC)[回覆]

@Histoire_des_religieuses塞繆爾·帕蒂沒有知名度,用來做條目名不合適。「因為不少媒體報導時用的「斬首案」而非斬首案」沒看懂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有筆誤了。 --Googol19980904留言2020年10月20日 (二) 03:48 (UTC)[回覆]
@Googol19980904與塞繆爾·帕蒂相比,2020年巴黎教師太模糊了,而且以相對不知名的人名命名條目的也並非沒有先例(如:李洋潔遇害案陳果仁謀殺案)。至於後半句在說什麼,參考這兩個:法廣:「斬首案」:法將為歷史老師舉行國葬中新網:外媒:巴黎「斬首案」遇難教師告別儀式將於21日舉行。--Histoire des religieuses 2020年10月20日 (二) 04:23 (UTC)[回覆]

關於外國反應[編輯]

本人不太贊成在一件恐襲案中加入過多「對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捍衛查理周刊的言論自由不滿」的反應,因為已經明顯離題。

如果是對恐襲案發表感想的反應尚可接受,但不滿法國發表維護言論自由的感想,明顯格格不入

建議另開個反應條目,主要寫對法國捍衛查理周刊的言論自由引起的不滿(前提是有人願意寫)。不然就把這類反應簡單統合,如A國和B國表示抗議或遊行等等(反正來來去去就那幾種反應,又不是直接射飛彈抗議這種重大反應),不必把每一個國家的抗議反應都開個二級條目寫出來,太亂了。土耳其那段建議保留,因為都互召大使回國了。 Bagida520留言2020年10月30日 (五) 11:03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