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高句麗人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高句麗人或 高句麗族[編輯]

本來討論的是中國史書記載高句麗的主體民族 高句麗族,但是對於高仙芝侯希逸,李正己等都記為高句麗人,故而使用高句麗人作為此條名。—Gzhao (留言) 2009年7月12日 (日) 23:22 (UTC)[回覆]

函普[編輯]

函普所在年代距高句麗滅亡有好幾個世紀。函普是高句麗人屬User:Gzhao的遐想。KEIM (留言) 2009年7月14日 (二) 00:04 (UTC)[回覆]


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號勿吉。勿吉,古肅慎地也。元魏時,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車骨部、曰拂涅部、曰號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稱靺鞨,而七部並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無聞。粟末靺鞨始附高麗,姓大氏。李績破高麗,粟末靺鞨保東牟山。後為渤海,稱王,傳十餘世。有文字、禮樂、官府、制度。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黑水靺鞨居肅慎地,東瀕海,南接高麗,亦附於高麗。嘗以兵十五萬眾助高麗拒唐太宗,敗於安市。開元中,來朝,置黑水府,以部長為都督、刺史,置長史監之。賜都督姓李氏,名獻誠,領黑水經略使。其後渤海盛強,黑水役屬之,朝貢遂絕。五代時,契丹盡取渤海地,而黑水靺鞨附屬於契丹。其在南者籍契丹,號熟女直;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號生女直。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   金之始祖諱函普,初從高麗來,年已六十餘矣。兄阿古乃好佛,留高麗不肯從,曰:「後世子孫必有能相聚者,吾不能去也。」獨與弟保活里俱。始祖居完顏部仆干水之涯,保活里居耶懶。其後胡十門以曷蘇館歸太祖,自言其祖兄弟三人相別而去,蓋自謂阿古乃之後。石土門、迪古乃,保活里之裔也。

 

請問函普兄 阿古乃,保活里留在高麗的什麼地方? Georgezhao (留言) 2009年7月14日 (二) 00:12 (UTC)[回覆]

「金之始祖諱函普,初從高麗來」是在「契丹盡取渤海地」之後出現的。渤海都滅亡,哪裡還有高句麗?KEIM (留言) 2009年7月14日 (二) 00:32 (UTC)[回覆]

http://www.du8.com/readnovel/nov2536/41.shtml Georgezhao (留言)

高句麗人民[編輯]

高句麗與新羅百濟並存7個世紀,交往密切,其間的人員流動是無法統計的。相關高句麗遺民的說法應該僅指高句麗滅亡時的人口,而且將整個國家的人口進行大規模的遷移是不切實際的,能將整個城市的人口進行整體大規模遷移都是不可能的。相關數據不是那位學者或書籍大口一說。KEIM (留言) 2009年7月14日 (二) 00:18 (UTC)[回覆]

高句麗與新羅的語言[編輯]

正統的觀點是認為高句麗與新羅的語言是古韓語的不同分支。文中刻意強調兩者不同的新觀點是不中立的。況且這種新觀點已經被[誰?]批駁。KEIM (留言) 2009年7月14日 (二) 00:18 (UTC)[回覆]

無標題[編輯]

大約八成壯年的高句麗人被內遷至漢地[9],留在安東都護府與到新羅的是少數[10] 中國古書文獻的記載中,高句麗滅亡後,『徙其人散處中國

這個資料來源之中太多臆測,根本無法證明當時有八成的高句麗人被內遷至漢地。所以刪除。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61.224.70.30對話貢獻)於17:28, 25 January 2017加入。

清理說明[編輯]

本條目被掛清理模板,經閱讀條目內容後得知導言章節被添加大量雜項內容,破壞條目結構。經查閱編輯紀錄後,得知係用戶 Jang Jimin 添加大量無來源內容所致。該君甚至在本文中添加:「本篇見解大多來自東夷人後代張梓明的研究與編輯。− Wechat: Zimingchina」,明顯為不當編輯,故回退至前一版本。用戶 91.78.215.92 、94.29.38.95 所添加內容與前者相關,且風格相近,故不再補回。--Kolyma留言2019年5月11日 (六) 16:5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