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中央政治公布/沙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清皇帝(1908–1912)[編輯]

1908年11月14日,清德宗龍馭賓天。慈禧太后臨終前選擇2歲10個月的溥儀為嗣皇帝。1908年11月13日晚,事先沒有任何通知,一支由太監和護衛組成的隊伍在宮廷內監開道下離開紫京城,到達醇親王的府第北府。這支隊伍來此是為了把醇親王的長子溥儀帶走去做皇帝。溥儀不想離開父母,拼命的哭喊著,他被迫鑽進轎子,抬進了紫禁城。溥儀的乳母王焦氏(王連壽)是北府唯一一位被允許與溥儀同去的人。王焦氏平靜下來,走到溥儀跟前,解開上衣,露出奶頭讓他吸,這才止住了他的哭叫。內監帶王焦氏去是有原因的,因為只有她才能讓溥儀平靜下來。一到紫京城,溥儀被抱到養心殿去見慈禧太后。溥儀日後寫道:

我和慈禧這次見面,還能夠模糊地記得一點。那是由一次強烈的刺激造成的印象。我記得那時自己忽然處在許多陌生人中間,在我面前有一個陰森森的幃帳,裡面露出一張丑得要命的瘦臉——這就是慈禧。據說我一看見慈禧,立刻嚎啕大哭,渾身哆嗦不住。慈禧叫人拿冰糖葫蘆給我,被我一把摔到地下,連聲哭喊著:「要嫫嫫!要嫫嫫!」弄得慈禧很不痛快,說:「這孩子真彆扭,抱到哪兒玩去吧!」

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被任命為攝政王。溥儀的登基大典於1908年12月2月在太和殿舉行,在父親的陪伴下,溥儀哭喊著被放到龍椅上。溥儀非常厭煩眼前的景象,哭叫越來越響。他的父親只好哄他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

溥儀的乳母王焦氏是唯一能安慰他的人,因此能夠陪同他前往紫禁城。此後六年多溥儀沒有見到他的親生母親醇親王嫡福晉幼蘭。溥儀與王焦氏建立了一條特殊的紐帶,並認為她是在宮中惟一能阻止他行為的人。溥儀9歲那年,太妃們背著他把她趕出去了。溥儀結婚之後,派人找到了她,有時接她來住些日子。在滿洲國後期,溥儀把她接到長春,供養到他離開東北。溥儀直到1959年被特赦之後,訪問了她的繼子,才知道了她為了用工錢養活公婆和自己的女兒才做了他的乳母。

宦官與內務府[編輯]

退位[編輯]

《清室優待條件》[編輯]

短暫復辟(1917)[編輯]

紫荊城歲月[編輯]

被驅逐離開紫禁城(1924)[編輯]

居住天津(1925-1931)[編輯]

滿洲國統治者(1932-1945)[編輯]

劫後餘生(1945-1967)[編輯]

去世與安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