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Waylon1104/草稿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陸軍有八位將軍先後擔任過集團軍群司令,身居高位之人必不可能平平無奇,以下將簡單介紹這幾位將軍:

費迪南·福煦

[編輯]

福煦的軍事思想可以簡單用幾句話概括,他認為真正的會戰是由指揮官所準備、發動到指導的運動戰,而決定性的進攻是會戰的關鍵,且只有它才能帶來勝利,指揮官與全體將士都必須毫無餘地投入所有力量與資源,指揮官必須堅信「精神永遠強於物質」。這種想法在戰前法軍內部廣受歡迎,但在後世飽受批評,被稱為「進攻邪教」。不過福煦不同於他的同僚,他在戰術上懂得利用砲兵與步兵配合,不會死板的直衝敵軍陣地。

1914年戰爭爆發,福煦的第二十軍投入到對洛林地區的牽制攻勢,並在德軍反攻期間成功掩護南錫與沙爾姆峽。之後,他晉升為新成立的第九集團軍司令,在馬恩河戰役的聖貢德沼澤防禦。福煦面對素質較高的德軍部隊,遲遲未能打開局面,但其本人與部隊也未動搖,直到德軍於9月10日撤軍。他接著成為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在「奔向大海」期間與德軍不斷交峰,然後在伊普爾戰役成功擋下德軍的攻勢。1915年,福煦主導了5月與9月對阿圖瓦地區的攻勢,並在期間嘗試以重砲為基礎,突破壕溝戰帶來的防守優勢,但兩次攻勢都作用不大且傷亡慘重。1916年,他與麾下的第二集團軍司令埃米爾·法約勒一同在索姆河戰役中表現出色,在7月1日面對守備空虛的南線,成功以1,590人傷亡的代價俘虜約4,000德軍,在整場戰役中也與德軍保持一比一的交換比。1918年4月,福煦成為協約國總司令,率領聯軍贏得第二次馬恩河戰役,並發動百日攻勢迫使德軍停戰投降。

愛德華·卡斯泰爾諾

[編輯]

卡斯泰爾諾綽號「戰鬥修士」,是一位強硬的天主教徒,也因此他在戰後名聲不顯。他在戰前是霞飛的副手,開戰後負責指揮第二集團軍對洛林的攻勢,他在初期的失利後迅速調整,在8月24日的沙爾姆峽戰役與9月初的格朗庫羅內戰役兩度擊敗德國第六集團軍。之後,他被調派至北法地區,在那裡以新式的作戰方法贏得勝利。1915年,他身為「非西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張在西線採取守勢,在巴爾幹半島發動大型攻勢,但遭到霞飛等人的反對。該年年中,他成為中央集團軍群司令,主導了失敗的香檳戰役。1915年底,他晉升為法國總參謀長,並有見識地加強凡爾登地區的防禦,並任命菲利普·貝當為當地的第二集團軍司令。之後,他將貝當撤換成羅貝爾·尼維爾,積極地參與指揮作戰,在下半年下令法軍發動反攻。1916年底,他被任命為東方集團軍群司令,但因為德軍接下來的進攻方向都不是這裡,所以直到戰爭結束他都沒有在積極參與到大型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