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6年8月7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颶風帕特里夏的氣象歷史颶風帕特里夏是有紀錄以來西半球氣壓最低的熱帶氣旋,也是全球範圍內氣壓第二低的熱帶氣旋,風暴達到的一分鐘最大持續風速同樣創下了新紀錄。系統源自2015年10月中旬特萬特佩克灣的大規模擾動天氣,於10月20日首度歸類成熱帶低氣壓。氣旋起初發展緩慢,成為熱帶氣旋當天僅有小幅強化。接下來系統增強成熱帶風暴並獲名「帕特里夏」,成為這年太平洋颶風季第24場獲命名的風暴。10月22日,氣旋因外界環境極為有利而進入爆發性增強期。強烈的中心密集雲區內發展出層次分明的風眼,帕特里夏僅用24小時就從熱帶風暴增強成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最高級別的五級颶風,速度之快接近歷史最高紀錄。氣象機構對風暴強化過程的預測成效不佳,無論預測模型還是氣象學家,在預測帕特里夏發展期間的誤差幅度都創下新紀錄。10月23日,颶風獵人偵察機兩次測得颶風的風力時速達到335公里,最低氣壓879毫巴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認為風暴是在這兩次觀測之間達到最高強度,估計帕特里夏的最高強度為風力時速345公里,最低氣壓872毫巴,帕特里夏至此成為有紀錄以來除1979年颱風泰培外全球最強烈的熱帶氣旋。受其極高強度的影響,颶風名稱「帕特里夏」於2016年4月退役,今後永遠都不會再在東太平洋熱帶氣旋命名時採用。2015年10月23日晚,正快速減弱的帕特里夏從墨西哥哈利斯科州奎克斯馬拉附近登陸。雖然已有大幅弱化,但颶風登陸時的風速估計仍然高達每小時240公里,比歷史上任何登陸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風暴都要強。受該國山區地形影響,氣旋的弱化速度比之前爆發性增強的速度還快,進入陸地上空不足24小時後就已退化成熱帶低氣壓,並且很快就於10月24日晚完全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