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低男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三低 |
假名 | さんてい |
平文式羅馬字 | Santei |
三低男指的是現今日本女性流行的擇偶條件,也就是低姿態、低風險、低束縛的男性。此一詞相對於過去日本泡沫經濟時期(1980年代)所崇尚的三高男,即高學歷、高收入、高個子的對象。
三低擇偶條件
[編輯]- 低姿態(日語:低姿勢):指的是「女性優先」(レディーファースト,Lady first)也就是不能「大男人主義」,必須能真誠有禮的對待女性,尊重女方。例如「電車男」般純情又體貼的男性。
- 低風險(日語:低リスク):指的從事職業的風險低,也就是有份正當又安定的工作,而且不會任意辭職者。比如:教師、公務員、上班族等薪水不高卻經濟獨立的職業。
- 低束縛(日語:低依存):指的是不約束女方,而且家事與個人庶務都不依賴妻子,並能互相尊重雙方的生活。也就是在生活上能各自獨立,家事與育兒能共同負擔,雙方均可以安心從事自己的事業[1][2]。
然而實際上能同時符合這三項條件的男性並不多:不少女性在低姿態上的要求很高,除了愛情騙子、花花公子及男同性戀,鮮有男性會符合她們的標準;派遣化、低薪化、高工時及高失業風險的現代社會,許多男性也不可能符合低風險低束縛的條件。
起源
[編輯]傳統日本一直是男尊女卑社會,男性以「唯我獨尊」作為女性結婚理想對象,與傳統中國「男主外,女主內」觀念類似。男性肩挑一家經濟重擔,而女性則在家相夫教子。至女性可以自主婚姻對象時,自是挑選有社會地位,能為家庭帶來富裕經濟男性為夫。尤其日本泡沫經濟時期,流行「三高」擇偶條件,就是「高學歷、高收入、高個子」,因為有如此條件者多為社會地位高、經濟好,能確保家庭完善[3]。
自日本1990年代泡沫經濟破裂後,經濟景氣低迷,雇主取消終身雇用制,薪水也不隨著年資增加,福利縮減。因此,低收入男性增加,且貧富差距拉大,現今30至35歲日本男性有4成單身,而且低收入不斷增加。推估,20多歲男性可能到50歲仍有四分之一未能結婚[4]。
另一方面,日本女性愈來愈獨立,走入社會,而且能找到工作養活自己。因此組成雙薪家庭實況是男性下班後依照傳統無所事事,但女性下班後卻相夫教子作家事,甚至在職場上庶務工作,男性視若無睹,全由女性打理。這樣,不公平讓新時代女性婚姻觀漸漸改變。使得理解女性需求與想法、並充分尊重女性者受到歡迎。
整個社會經濟發展,讓適婚單身男女增加,晚婚甚至不婚比例上揚,婚姻仲介業為了獲得顧客,依社會實況提出「三低」條件媒合。男女雙方在經濟能力皆獨立情形下,開始追求真愛,尋求互敬互重,並將愛情與責任共享共攤伴侶。因此讓符合時代之觀念開始流行,並間接推廣至亞洲鄰國。
選擇理由
[編輯]女性尋找三低男作為伴侶的原因,是因為三低男有如下特質:
- 懂得尊重女性:晚婚的女性並非不想戀愛結婚,而是害怕婚後被家庭束縛,需要伴侶能尊重自己,並了解自己的需求與想法。由於許多人中年失業,女性因而認為有穩定的收入較為實在。此外,他們也需要生活隱私和活動空間,希望婚後仍能發揮所長。
- 懂得提升涵養:現代女性最在意的是男性的性格和品味,三高的條件不能保證伴侶會是個會尊重、珍惜、體貼自己,而且是積極上進,有生活品味和好脾氣的人。
- 懂得照顧自己:好的男性不衹要把最好留給愛人,更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讓人擔心,更不要當一個不會變身的超人,不時換工作,或者產生債務連累家人。
- 懂得自我管理:會作好自我的時間與情緒管理,生活井然有序,並可隨時關照伴侶的身心狀況,給予適切的關懷[5]。
影響
[編輯]2002年,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作了一份調查發現,一半以上的日本女性要求對象「願意放下身段幫忙做家事及育兒」以及「對自己工作能瞭解並協助」;三分之一以上的日本女性會要求「經濟力」;衹有5.8%的人在意「學歷」。因此,日本「三高男」受歡迎程度已經大不如前[1][2]。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石田 陽子. 男選びの基準が大きく変わった! 「三低」男がなぜモテる!?. All About.co.jp. 2004-05-15 [2007-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01) (日語).
- ^ 2.0 2.1 傅婉禎. 現在日本女性找對象偏愛「三低男」.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 2005-07-29 [2007-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7).
- ^ 李豐. 日本女人最愛“三低”男人. 國際線上. 2006-06-21 [2011-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5).
- ^ 謝婧. 日本女人流行找"三低"男. 東方新聞. 2007-04-10 [2007-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8).
- ^ 張璇. 三低男 女人搶著愛. 自由時報. 2007-04-12 [2007-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