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盧斯禁獵區
外觀
塞盧斯禁獵區 | |
---|---|
IUCN分類IV(生境和物種管理保護區) | |
座標 | 9°0′S 37°24′E / 9.000°S 37.400°E |
面積 | 44,800 km² |
建立 | 1922年 |
標準 | 自然:(ix)(x) |
參考編碼 | 199 |
登錄年份 | 1982年(第6屆會議) |
列為瀕危 | 2014年至今 |
面積 | 5,120,000公頃(12,700,000英畝) |
塞盧斯禁獵區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動物保護區之一,位於坦尚尼亞南部。本保護區的名稱來源於著名的獵人和早期自然資源保護論者弗雷德里克·塞盧斯,他由於在一戰期間與德國人對抗,於1917年在位於本區的貝奧貝奧去世。蘇格蘭探險家、製圖家基斯·約翰斯頓在1879年也死於該地,死因是與約瑟夫·湯姆遜共同領導RSGS探險隊進行非洲大湖區探險。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本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地理
[編輯]塞盧斯禁獵區面積54,600 km²,周邊有緩衝區。保護區內沒有永久性建築物和人類定居點。人類出入保護區受到坦尚尼亞自然資源和旅遊部野生動物保護司的嚴格控制。塞盧斯禁獵區內有許多熱帶稀樹大草原的典型的動物,例如大象、河馬、非洲野犬、好望角水牛和鱷魚。
保護區內的主要地理區有流入印度洋的魯菲吉河,該河在河口有馬菲亞島和達100米深、100米寬的施蒂格勒峽谷。地表主要是牧草地、金合歡稀樹大草原、沼澤、林地等。儘管本區動物總量較大,但坦尚尼亞北部旅遊路線區動物數量和密度明顯低於其他地區[1]。
歷史
[編輯]塞盧斯禁獵區的前身是1896年由德國人建立的保護區,1905年成為禁獵區。
世界遺產
[編輯]塞盧斯禁獵區於1982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登錄面積5,000,000 ha。該世界遺產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 (ix)在陸上、淡水、沿海及海洋生態系統及動植物群的演化與發展上,代表持續進行中的生態學及生物學過程的顯著例子。
- (x)擁有最重要及顯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態棲息地,包含從保育或科學的角度來看,符合普世價值的瀕臨絕種動物種。
參考資料
[編輯]- ^ Selous Game Reserve (PDF). [18 January 20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