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景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朱至誠
景廬
䰉尊者、末上詞人、夗沽老人
性別
出生 大清1896年
逝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1961年2月16日(農曆辛丑年正月初二)
籍貫浙江省長興縣
研究領域文學、繪畫
頭銜「浙西三名士」之一
政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朱景廬(1896年—1961年),名至誠,字景廬,別號䰉尊者、末上詞人、夗沽老人,浙江省長興縣雉城鎮人。民國時期,與浙江長興的金濤(字子長)、王修(字季歡)一起,被譽為「浙西三名士」,並收入《湖州名人志》[1]和《長興縣志》[2]

畢業於北平警官高等學校建築科,曾任杭州市民政廳科員、寧波市警察局秘書長、浙西二區專員公署主任秘書、長興縣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兼圖書館館長等職務;後在孝豐桐杭中學、浙西二中(後更名省立湖州中學)任國文教師;再出任寧波專員公署主任秘書、魯東行署主任秘書,後辭官回寧波,在甬江女子中學任教至1950年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寧波一中圖畫教師,於1957年加入民革

家世

[編輯]

清末太平天國戰亂,朱景廬祖父從祖居南京逃難到長興,在糕餅店當學徒。祖父吃苦耐勞,得到了師傅的賞識,遂將女兒許配與他。妻子不識字,靠給人做衣服貼補家用,夫妻二人不辭辛苦,勤儉持家。經過多年苦心經營,景廬父親朱少儒與人合夥開南貨店、布店,自家又單獨開間小百貨店,並陸續購置一些田產,建造起一幢五開間兩層的樓房,後被侵華日軍焚毀。

生平

[編輯]

朱景廬出生於1896年。殷實的家境使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師從長興著名的金石書畫家王硯農先生,並揣摩古今名畫及有關著作,繪畫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青少年時期,在湖州三中求學,曾得到國文教師章雨田、張柳如的好評。章雨田老師曾對人說:「此生好學,實科第中人,可惜遲生十載!」張柳如老師的評價則是:「文名籍甚,試必冠軍,章雨田明經(貢生)及余,嘆為鳳毛麟角。」與王修(王季歡)一起參加長興諸耆宿結成的「醉吟社」,二人年未及冠,與諸前輩輪值社壇,詩鐘、文虎、射覆、征聯,分韻唱和,風雅一時。

中學畢業後,朱景廬希望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深造,這一願望遭到父親朱少儒的強烈反對。朱少儒要兒子繼承家業經商,並以不給錢相脅迫。母親暗中借錢成全兒子的求學心願。但此時恰逢妻王鳳清分娩,景廬只得推遲北上,錯過北大及其他大學的考期。後經同鄉慫恿,報考北平警官高等學校建築科。在警校,所習雖異,但他課餘仍作詩不倦,佳作迭出,受到當時警校教師吳興人、李升培的稱譽:「朱生景廬,幼敂於學,下筆為文,斐然成章。洎長,負笈北平,余忝參講席。……藏修之餘,他無所好,恆藉吟詠以自遣。……長歌短詠,悉協聲律,不懈而及於古,是非平日寢饋於篇什者,未易臻此。……至其能繪畫,工山水,雅有師承。」

朱景廬曾先後在孝豐桐杭中學、浙西二中任國文教員。1945年,隨浙西二中遷址湖州(浙西二中更名為省立湖州中學)。1946年春,應俞濟民先生之邀,出任寧波專員公署主任秘書一職。1948年辭去時任魯東行署主任秘書職位,受聘於寧波甬江女子中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寧波甬江女子中學任教,1957年加入民革,後進入寧波一中任圖畫教師。由於受歷史牽連,五十年代兩次失去工作,生活陷入絕境。失業期間,以賣豆漿和粽子為生,自號賣漿翁。1957年,將自己一生對中國畫的探求總結撰寫成十萬餘字的《中國山水畫傳統源流初探》一書,投寄上海大眾群樂出版社,但未得回復。

1961年2月16日逝世。

作品

[編輯]

朱景廬自評詩第一,文次之,畫第三,書法第四,末為弈。鄞縣張原煒孝廉評其詩文:「文境清絕,擬之清代作家,當在柈湖(清散文家吳敏樹)初月(清桐城派吳德旋)之間,詩則純任自然,仆尤愛『落葉敲窗遍,秋聲盡入樓』等句,讀之如嚼冰雪也。善畫,山水蒼秀,法耕煙散人(清畫家王石谷),花卉也不落尋常蹊徑。擅草書,每畫必題詩,有三絕之譽。」

著有《愧荀集》、《景廬四十告成詩草》、《景廬詩草》四卷,《景廬題畫詩》二卷,《花魂石魄樓文剩》、《長潮岕隨筆殘稿》、《夗沽夢憶》等。其中《愧荀集》、《景廬四十告成詩草》於抗戰前付梓,分贈親友。其繪畫作品後人手中,只有四女朱潔儀女士留有四幅。晚年著有未出版書稿《中國山水畫傳統源流初探》。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沈文泉. 湖州名人志. 杭州出版社. 2009年11月: 477. ISBN 9787807582915. 
  2. ^ 謝文柏 (編). 長興縣志·第二十七卷·人物.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 816. ISBN 9787208011441.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