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衡
外观
劉秉衡 (1915年—2003年)字平之,中國廣東省番禺人。
劉秉衡早歲隨潘致中、張谷雛習畫,并從姚粟若研究畫理。年十八入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習藝,畢業後適逢抗戰,乃投身救國,遠赴南洋輔佐籌賑工作,後為日寇追逼,潛匿蘇門答臘荒山達三年之久。和平後僑居香港,潛心文藝,致力於山水畫研究,尤醉心元人筆墨,融會四家所長,并以明清四僧之變化、王石谷之精微,推陳出新。畫貌廣闊而筆墨精嫺,并以八大山人花鳥寫意手法,創出劉氏簡筆山水,境界高古,內涵詩意,畫後提句,每多援筆立就,布白位置恰到好處,書法清麗脫俗,觀其文章詩詞,內容樸茂,溫淳敦厚,議論文藝,嚴明剛正,小品駢文,風流蘊藉,雅趣盎然。
生平
[编辑]1915 | 生於廣州市,為廣東番禺縣人。父為人師,家中長輩多從事文藝創作。 |
1922 | 開始誦詩。 |
1930 | 入讀番禺師範學院,暇則從師張谷雛習山水,復隨姚粟若研畫理。 |
1933 | 就讀於廣州市立美術學校,主修藝術。其時李研山為校長,黃君壁等為教員。 |
1937 | 劉氏作品選入當時教育部舉辦之「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
廣州市立美術學校畢業,適逢抗日戰爭,奉派赴南洋各地輔佐藝術籌賑工作,復避日追羅,匿於蘇門答臘荒山,瘴雨蠻煙,幾經艱險,幸存性命。 |
1938 | 日本侵華期間,參加救國籌款活動,並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作巡迴籌賑展。 |
1945 | 復員歸國。返回廣州後,先後於廣州及肇慶等地的中學任教。後出任廣東省文獻館藝術幹事及旋任省立藝專國畫教授。 |
1948﹣1966 | 遷居香港後,致力於教育的工作,先後於中正中學及聖瑪利亞小學任文史教席;復應德明書院之聘,任山水畫科教授,繼而華僑書院、萬國藝術專科學校等教席。在教學之餘,劉氏亦熱心創作,除舉辦「寧遠畫院」及上門授畫藝外,閒餘喜與劉少旅(裱畫師及古董收藏家)、唐積聖(印章雕刻家)、伍瑞(古董收藏家)、梁伯譽、遊自在、羅叔重及陳秉璋等人交往。 |
1955﹣1956 | 於香港聖約翰座堂舉行個展。 |
1957 | 作品於台灣教育部舉辦之「第四屆全國美術展覽會」特約展出,並獲榮譽獎。 |
1958 | 與藝壇友好創辦「香港中國美術會」。
於香港龍岡畫廊舉行個展。 |
1960﹣1963、1965 | 於香港大會堂舉行個展。 |
1966﹣1967 | 與藝壇友人成立「大雅堂」,常參與聚會研討之藝術者有劉氏、劉帡宇、梁紹謙、劉少旅、唐積聖及陳安等人。劉氏於與吳肇中郊遊間與劉君任交好,其後劉君任不幸逝世,劉氏義務於其設立的萬國藝術專科學校授課。 |
1968 | 於澳洲作巡迴展。 |
1970 | 於吉隆坡、婆羅州、詩巫、古晉等地舉行個展。 |
1973 | 於香港「凝趣軒」舉行個展。 |
1973﹣1978 | 遷往粉嶺並建設【寧遠園】。每星期往返之畫人文士絡繹不絕,成為每週雅集盛事,文人雅士聚首一堂,時常參與聚會者有楊善深、陳炳光、陳琳、唐積聖、卓少衡、羅博溱、游德廣、黃家力及黎美蓮等人。 |
1975 | 於台北中華藝術館舉行個展。 |
1977 | 應韓國慶熙大學藝術系邀請舉行個展及講授中國畫藝。 |
1980 | 應台北中華文化大學邀請舉行個展及畫藝示範。 |
1981﹣1986 | 於台灣暫居,並任報章美術專欄作家。 |
1983 | 應台灣教育部舉辦之「第十屆全國美術展覽會」邀請榮譽展出作品。 |
1985 | 參加於美國及加拿大舉行之聯展。 |
1986 | 從台灣回港。 |
1987﹣1991 | 於香港大會堂舉行個展。 |
1994 | 於香港大會堂舉行師生聯展。 |
1996 | 移居美國。 |
2003 | 於美國逝世。 |
參考資料
[编辑]- 《山水之道﹣劉秉衡水墨畫捐贈展》. 香港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出版. 2005. ISBN 962-215-197-3.
- 《廣東省博物館藏﹣劉秉衡書畫集》. 嶺南美術出版社. 2008. ISBN 978-7-5362-3861-9.
- 《劉秉衡藝文集》. 劉秉衡.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