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在炘
唐在炘(1922年—2007年6月25日),男,上海人,中国京劇琴師、作曲家,師從穆鐵芬、周長華、徐兰沅等京劇音樂藝術家。
生平
[编辑]唐在炘在中學和大學讀書時師從穆鐵芬(程硯秋劇團的第1任琴師,章遏雲劇團音樂指導)和周長華(程硯秋劇團的第2任琴師,1949年以後移民台灣)學京劇胡琴和京劇操琴(以京劇胡琴;京胡為演員伴奏唱腔和帶領文場;旋律部樂隊)藝術,並與學弟熊承旭,鄰居閔兆華組成業餘京劇樂隊,他拉京劇胡琴,熊承旭拉京劇二胡(京二胡),閔兆華彈京劇月琴。
青年時的唐在炘長期給程派名票高華(1949年以後移民台灣)伴奏。
1946年這個3人京劇樂隊在上海遇到程硯秋,向程硯秋學京劇藝術,並為程硯秋伴奏《碧玉簪》等戲,1947年,程硯秋叫他們「3劍客」。
1952年起,這個樂隊參加以李世濟為主的小型職業劇團,轉為職業,在上海和北京巡迴公演,並特請白登雲司鼓,期間唐在炘從白登雲學習京劇司鼓藝術。
1955年劇團解散後,唐在炘、熊承旭、李世濟參加馬連良劇團,唐在炘、熊承旭和劇團琴師李慕良(馬連良和徐蘭沅的學生)切磋琴藝。
唐在炘早年曾從馬連良的鼓師喬玉泉(喬玉林,人稱喬三;喬三爺)研習司鼓藝術。
1956年,馬連良劇團整併到北京京劇團(現在的北京京劇院)後,唐在炘和熊承旭拜徐蘭沅為師學習京劇音樂藝術,並與李慕良、陸松齡組成由徐蘭沅(李慕良、陸松齡、唐在炘、熊承旭4人共同的老師)擔任音樂指導的京劇唱腔設計小組。
李慕良、陸松齡、唐在炘、熊承旭這個4人小組完成了《刘三姐》、《洪湖赤卫队》、《南方来信》、《社长女儿》、《蘆蕩火種》(《沙家浜》的前身)、《杜鹃山》(1964年版)等多出現代京劇(京劇現代戲)的京劇唱腔設計。
唐在炘有現代京劇《海港》(裘盛戎版,1968年)、新編古裝京劇《陈三两爬堂》、《武则天轶事》等京劇音樂設計作品,並兼操京胡。
1979年,唐在炘從北京京劇院調入北京中國京劇院(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2007年11月28日改名「中國國家京劇院」)。
1980年,唐在炘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頒發京剧音乐1等奖。
唐在炘參與創作的新編古裝京劇有《西厢记》、《楚宫恨》、《林則徐》、《葉含嫣》、《碧波仙子》、《梅妃》(李世濟版)、《英台抗婚》(李世濟版)、《文姬歸漢》(李世濟版)等。
唐在炘長期擔任李世濟劇組的音樂指導,負責樂隊和操琴,劇組曾多次到香港公演,並於1995年在台灣國家戲劇院公演。
2001年,唐在炘病倒,不再操琴,2007年辭世。
家庭
[编辑]- 父亲唐至上,早年曾留学英国,归国后任上海电力公司工程师。
- 唐在炘1963年与李世濟结婚,2人育有1子,有2個孫女。
参考链接
[编辑]- ^ 齐鲁壹点. 梅派程派两大师先后谢幕!李世济:获赞“小程砚秋”. 凤凰网. 2016-05-10 [2016-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