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雪松山層:修订间差异

坐标39°15′00″N 110°49′26″W / 39.250°N 110.824°W / 39.250; -110.82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新條目
(没有差异)

2023年8月8日 (二) 06:30的版本

雪松山層
地层年代:晚貝里亞期森諾曼期
~140–94 Ma
雪松山層的典型剖面
类型地層
包含見內文
上覆內圖里塔層英语Naturita Formation
下伏莫里遜層
厚度各異,某些段落超過1000公尺
岩性
主要礫岩砂岩泥岩
地点
取名自雪松山(Cedar Mountain)
命名威廉·史托克(William Stokes)
经纬度39°15′00″N 110°49′26″W / 39.250°N 110.824°W / 39.250; -110.824
地区 犹他州
国家 美国
[[file:
雪松山層在美国的位置
雪松山層
雪松山層 (美国)
雪松山層在犹他州的位置
雪松山層
雪松山層 (犹他州)
|frameless|alt=]]

雪松山層(Cedar Mountain Formation)是美國猶他州東部的一個獨立地質構造名稱,其年代幾乎橫跨了白堊紀早期至中期的絕大部分。該地層得名於艾默里郡北部的雪松山脈,這裡由威廉·李·史托克(William Lee Stokes)於1944年首度展開對其露頭的研究。[1]

地理介紹

雪松山層下部呈土褐色,覆蓋在顏色較淡的莫里遜層之上

雪松山層位於下方的莫里遜層與上方的內圖里塔層英语Naturita Formation(有時稱作達科塔層英语Dakota Formation)之間。

這是由非海相沉積物,即河流、湖泊、氾濫平原的沉積物所構成。根據各種化石及輻射定年判斷,雪松山層沉積於早白堊世的後半段,距今約1億2700萬至9800萬年前。

其岩相外觀與同地區的布洛峽谷層英语Burro Canyon Formation相似。

恐龍化石遍布整段地層,但對其研究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地層下部與上部的恐龍物種組成有所差異,兩個時期的恐龍類型各有特色,並記錄隨北美大陸板塊逐漸向西飄移,原本較古老、近似歐洲形態的原生恐龍,在後來被較年輕、近似亞洲形態的恐龍所取而代之。也許存在過渡階段的恐龍組成,但目前尚未發現明確的化石證據。

地層學

雪松山層被其下的莫里遜層及其上的內圖里塔層、曼科斯群英语Mancos Shale夾在中間。連接雪松山層最下面的莫里遜層最年輕層帶年代約落在1億3510萬±300萬年前[2]貝里亞期凡藍今期交界。北美西部的侏儸紀—白堊紀交界以長度各異的不整合面為標示,意味其間存在約10萬至4900萬年的年代空白斷層。[3]在莫里遜層與雪松山層之間的這條界線通常以碳酸鹽結核的水平面[4][5]或高度磨光的鵝卵石(據信能當作胃石)作為標示。

雖然內圖里塔層不屬於雪松山層的一部分,但前者直接覆蓋於後者之上,並記錄了西部內陸海道的海侵過程。內圖里塔層以非均勻狀態分布,部分地區被前進的海道所侵蝕,造成曼科斯群的海相頁岩直接覆蓋在穆森圖奇段等類似區域之上。有時達科塔層這個名稱會被誤拿來指這些地層。[6]

層帶

直到近年,厚達125公尺的雪松山層才被研究細分為更小的獨立層帶,稱為「段」(members)。關於到底有五個[7]還四個[8]層段仍有爭議,取決於鹿角礫岩(Buckhorn Conglomerate)被歸類在莫里遜層的頂部或雪松山層的底部;大部分研究人員則傾向認同這屬於雪松山層的一部分。按往上的順序排列,其餘層帶分別為黃貓(Yellow Cat)、毒條(Poison Strip)、紅寶石牧場(Ruby Ranch)、穆森圖奇(Mussentuchit),以上每個層帶都以其首次進行研究的地理區域來命名。

鹿角礫岩
黃貓段
毒條砂岩
紅寶石牧場段
穆森圖奇段

化石

恐龍

甲龍類

雪松山層的甲龍類
地區 層帶 材料 備註 圖片
活堡龍
Animantarx
拉瑪瓊斯活堡龍
A. ramaljonesi
  • 穆森圖奇段
一個部分頭骨、右下頜、頸椎、背椎、肋骨、肩胛鳥喙骨、胸骨板碎片、肱骨、左髂骨及坐骨、股骨[9] 一種分類未定的結節龍科
活堡龍
雪松甲龍
加斯頓龍
重怪龍
雪松甲龍
Cedarpelta[10]
彼尤貝哈爾雪松甲龍
C. bilbeyhallorum[10]
兩個頭骨、頸椎、背椎、薦骨、尾椎、肱骨、尺骨、部分右坐骨、右髂骨碎片、頸肋、掌骨、指骨、爪、鳥喙骨、股骨、脛骨、裝甲[11] 並非如最初描述所稱來自毒條段。[10]
加斯頓龍
Gastonia
伯格加斯頓龍
G. burgei
  • 上黃貓段
一個頭骨、上頜骨齒、坐骨、尾椎、肩胛鳥喙骨、肩胛骨、髂骨、股骨、尺骨、肱骨、脛骨、前部背椎、尾椎神經棘、肩刺、尾部骨板、裝甲、部分薦部甲片[12] 一種多刺甲龍亞科的結節龍科。
洛麗麥克溫尼加斯頓龍
G. lorriemcwhinneyae[12]
  • 毒條段
一個頭蓋骨、腦殼、部分頭骨、方骨、頸椎、背椎、薦骨、尾椎、人字骨、肩胛鳥喙骨、肩胛骨、鳥喙骨、肱骨、尺骨、髂骨、坐骨、恥骨、股骨、脛骨、裝甲[12] 一種多刺甲龍亞科的結節龍科。
重怪龍
Peloroplites
雪松山重怪龍
P. cedrimontanus
  • 穆森圖奇段
一個部分頭骨、頸椎、背椎、薦骨、尾椎、人字骨、肩胛鳥喙骨、肱骨、尺骨、橈骨、髂骨、恥骨、坐骨、股骨、脛骨、腓骨、掌骨、蹠骨、指骨、趾骨、爪、裝甲、其他碎片[10] 一種多刺甲龍亞科的結節龍科。
蜥結龍近似種
cf. Sauropelta
未定
  • 毒條段
尾椎、背椎、肋骨、裝甲 可能是種大型多刺甲龍亞科。

鳥腳類

蜥腳類

獸腳類

其他脊椎動物

參考來源

  1. ^ Stokes 1944.
  2. ^ Joeckel, R.M.; Suarez, C.A.; McLean, N.M.; Möller, A.; Ludvigson, G.A.; Suarez, M.B.; Kirkland, J.I.; Andrew, J.; Kiessling, S.; Hatzell, G.A. 2023. Berriasian–Valanginian geochronology and carbon-isotope stratigraphy of the Yellow Cat Member, Cedar Mountain Formation, Eastern Utah, USA. Geosciences 2023, 13, 32. doi:10.3390/geosciences13020032
  3. ^ Kowallis et al. 1998.
  4. ^ Stokes 1952.
  5. ^ Aubrey 1998.
  6. ^ Carpenter, K., 2014. Where the sea meets the land—the unresolved Dakota problem in Utah. Utah Geological Association Publication, 43, pp.357-372.
  7. ^ Kirkland et al. 1997b.
  8. ^ Roca-Argemi & Nadon 2003.
  9. ^ Weishampel, Dodson & Osmólska 2004,第366頁,"Table 17.1".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Carpenter et al. 2008.
  11. ^ Weishampel, Dodson & Osmólska 2004,第365頁,"Table 17.1".
  12. ^ 12.0 12.1 12.2 Kinneer, Carpenter & Shaw 201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