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奥托·拉施: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成延鎮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奥托·拉施'''(德语:Otto Lasch,{{bd|1893年|6月25日|1971年|4月29日}}),是二戰期間[[德國國防軍]]的一名將軍,曾指揮[[第64軍 (德國國防軍)|第64軍]]。他還獲得了[[騎士鐵十字勳章|橡葉騎士十字勳章]]。
{{unreferenced|time=2012-10-22T02:47:14+00:00}}
'''奥托·拉施'''(Otto Lasch {{bd|1893年|6月25日|1971年|4月29日}}),纳粹德国司令。


拉施生于[[普鲁士王国]][[西里西亚省 (普鲁士)|西里西亚省]][[普什奇納|普勒斯]](今波兰[[普什奇納]])<ref name="Wieck2003">{{cite book|author=Michael Wieck|title=A Childhood Under Hitler and Stalin: Memoirs of a "certified" Jew|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uxLviLXAiBkC&pg=PA274|year=2003|publisher=Univ of Wisconsin Press|isbn=978-0-299-18544-2|pages=274–}}</ref>。[[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拉施在[[東普魯士]]城市[[埃烏克|吕克]]的[[自由軍團]]服役。他於1935年加入[[德国国防军|國防軍]],後來參加了[[巴巴羅薩行動]],在1941年6月占領[[里加]]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晉升為[[步兵上將 (德國)|步兵上将]],並從1944年11月起擔任[[东普鲁士大区|東普魯士大区]][[哥尼斯堡|柯尼斯堡]]的城防司令<ref name="AngrickKlein2012">{{cite book|author1=Andrej Angrick|author2=Peter Klein|title=The 'Final Solution' in Riga: Exploitation and Annihilation, 1941–1944|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ur6uBAAAQBAJ&pg=PA62|date=15 January 2012|publisher=Berghahn Books|isbn=978-0-85745-601-4|pages=62–}}</ref>。身為柯尼斯堡要塞指揮官,他負責保衛這座城市並維持逃離紅軍前進的難民潮中的秩序。
== 柯尼斯堡战役 ==
1945年1月21日,东普鲁士战役打响。1945年3月,苏军攻打[[柯尼斯堡]]。德军拒不投降。1945年4月9日,苏军攻破要塞,他下令德军投降。


1945年初,红军兵锋直指东普鲁士。在[[伊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伊凡·切爾尼亞霍夫斯基]]領導的[[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含36個師)进行了[[柯尼斯堡戰役]]。經過激戰和長達三個月的圍攻,拉施違抗了[[希特勒]]的命令,於1945年4月9日向红军投降,將[[柯尼斯堡]]转交给苏联,柯尼斯堡自1255年由[[条顿骑士团]]建立,历经690年的[[德意志人]]统治就此告终。
{{Authority control}}

由于他的投降,希特勒判處他[[絞刑]](但是缺席)<ref>{{cite web|title=The German Defence of Berlin 1945|url=http://www.allworldwars.com/The-German-Defense-of-Berlin-1945-by-Wilhelm-Willemer.html|website=www.allworldwars.com|last1=Willemer|first1=Wilhelm|accessdate=9 April 2019}}</ref>,他的家人當時在[[丹麥]]和[[柏林]]被捕<ref name="Loeffel2012">{{cite book|author=R. Loeffel|title=Family Punishment in Nazi Germany: Sippenhaft, Terror and Myth|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mSFeAQAAQBAJ&pg=PA88|date=29 May 2012|publisher=Springer|isbn=978-1-137-02183-0|pages=88–}}</ref>。拉施被[[蘇聯]]俘虜,並在[[蘇聯]]被定罪為戰犯,並被判處在勞改營中服刑25年。1955年[[阿登纳]]总理访苏后獲釋<ref name="AngrickKlein2009">{{cite book|author1=Andrej Angrick|author2=Peter Klein|title=The 'Final Solution' in Riga: Exploitation and Annihilation, 1941–1944|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_6npCAAAQBAJ&pg=PA450|date=15 November 2009|publisher=Berghahn Books|isbn=978-1-84545-608-5|pages=450–}}</ref>。1971年,拉施在[[波昂]]去世。

== 参考资料 ==
{{Reflist}}{{Authority control}}{{DEFAULTSORT:Lasch}}
[[Category:纳粹德国陆军将领]]
[[Category:纳粹德国陆军将领]]
[[Category:德国自由军团成员]]
[[Category:德国自由军团成员]]
[[Category: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军事人物]]
[[Category: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军事人物]]
[[Category: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事人物]]
[[Category:西里西亚省人]]
[[Category:西里西亚省人]]
[[Category: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

2024年2月12日 (一) 03:34的最新版本

奥托·拉施(德语:Otto Lasch,1893年6月25日—1971年4月29日),是二戰期間德國國防軍的一名將軍,曾指揮第64軍。他還獲得了橡葉騎士十字勳章

拉施生于普鲁士王国西里西亚省普勒斯(今波兰普什奇納[1]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拉施在東普魯士城市吕克自由軍團服役。他於1935年加入國防軍,後來參加了巴巴羅薩行動,在1941年6月占領里加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晉升為步兵上将,並從1944年11月起擔任東普魯士大区柯尼斯堡的城防司令[2]。身為柯尼斯堡要塞指揮官,他負責保衛這座城市並維持逃離紅軍前進的難民潮中的秩序。

1945年初,红军兵锋直指东普鲁士。在伊凡·切爾尼亞霍夫斯基領導的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含36個師)进行了柯尼斯堡戰役。經過激戰和長達三個月的圍攻,拉施違抗了希特勒的命令,於1945年4月9日向红军投降,將柯尼斯堡转交给苏联,柯尼斯堡自1255年由条顿骑士团建立,历经690年的德意志人统治就此告终。

由于他的投降,希特勒判處他絞刑(但是缺席)[3],他的家人當時在丹麥柏林被捕[4]。拉施被蘇聯俘虜,並在蘇聯被定罪為戰犯,並被判處在勞改營中服刑25年。1955年阿登纳总理访苏后獲釋[5]。1971年,拉施在波昂去世。

参考资料[编辑]

  1. ^ Michael Wieck. A Childhood Under Hitler and Stalin: Memoirs of a "certified" Jew. Univ of Wisconsin Press. 2003: 274–. ISBN 978-0-299-18544-2. 
  2. ^ Andrej Angrick; Peter Klein. The 'Final Solution' in Riga: Exploitation and Annihilation, 1941–1944. Berghahn Books. 15 January 2012: 62–. ISBN 978-0-85745-601-4. 
  3. ^ Willemer, Wilhelm. The German Defence of Berlin 1945. www.allworldwars.com. [9 April 2019]. 
  4. ^ R. Loeffel. Family Punishment in Nazi Germany: Sippenhaft, Terror and Myth. Springer. 29 May 2012: 88–. ISBN 978-1-137-02183-0. 
  5. ^ Andrej Angrick; Peter Klein. The 'Final Solution' in Riga: Exploitation and Annihilation, 1941–1944. Berghahn Books. 15 November 2009: 450–. ISBN 978-1-84545-6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