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割肤之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割肤之爱
艺术家李石樵
年份1956年
媒介油画
收藏地 中华民国台湾高雄市高雄医学大学

《割肤之爱》(英语:Love of Skin-Graft),又称《切肤之爱》,是台湾画家李石樵在1956年期间所完成的油画作品,该作品内容主要描绘1928年彰化基督教医院兰大卫进行台湾第一例异体皮肤移植手术的情景。该作品现存于高雄医学大学[1]

历史[编辑]

该画背景原由1928年的彰化市彰化医馆,13岁少年周金耀因腿部溃疡无法长皮,使兰大卫将妻子连玛玉(Miss Marjorie Learner)四块腿皮移植予周金耀,后虽因排斥而手术失败,在施行自体植皮手术及悉心照顾下,仍令周金耀逐渐痊愈之迹。[2][3]

后在1956年,时任高雄医学院院长杜聪明得知该事后曾委请李石樵绘制该次自体植皮事件的绘画纪录,并将《割肤之爱》挂于高雄医学院走廊;杜聪明曾对该画置放在医院展示的动机道:“高医学生时常在走廊走过来走过去,不知不觉中受感化,将来一定个个学生都做学德兼备好医生,来为病人服务。”[4]当前,该作品保存于高雄医学大学校史馆的典藏室。[5]

1992年,兰大卫与连玛玉之子兰大弼曾前往高雄医学院拜访,在《割肤之爱》油画前说明当时的情景。[6]2010年,《割肤之爱》曾被借回彰化基督教医院展览,并举办感恩礼拜活动。[7][8]

画作[编辑]

《割肤之爱》画作呈现内容具有李石樵写实性风格特征,以参考著1927年医院扩增手术室影像资料为蓝本[9],在画作则以描绘当时进行移植手术、外科医师与技术团队进行作业、仪器设备、护理人员协助消毒及传递器具的过程为主题。[10]

参考资料[编辑]

  1. ^ 李怡萱. 高雄醫學大學 - 割膚之愛 Love of Skin-Graft. www.kmu.edu.tw. [2022-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2) (中文(繁体)). 
  2. ^ 高醫校史暨南臺灣醫療史料館 - 校史館. mkhs.kmu.edu.tw.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9). 
  3. ^ 卢俊义. 蘭大衛醫師一家給台灣的生命之愛. 自由时报. 2004-05-09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0). 
  4. ^ 张肇烜. 【仁醫心路】台灣史上第一位博士:杜聰明. 【民报】. 2016-06-04 [2017-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中文(台湾)). 
  5. ^ 李昆兴. 鎮校 之寶 切膚之愛 | 好書花園. 人间福报. 2015-12-13 [2022-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2) (中文(台湾)). 
  6. ^ 中华民国文化部. 蘭大弼拜訪高雄醫學院-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4) (中文(台湾)). 
  7. ^ 钟武达. 李石樵畫作回娘家 宣揚《切膚之愛》 - 藝文副刊. 中时新闻网. [202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4) (中文(台湾)). 
  8. ^ 钟武达. 李石樵畫作 - 『切膚之愛』回娘家. www.1-news.com.tw. [202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6). 
  9. ^ 中华民国文化部. 蘭大衛醫生探視手術後的周金耀-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4) (中文(台湾)). 
  10. ^ 林宜平. 「切膚之愛」的外科技術網絡. 科技大观园. 《科学发展》2018年2月,542期,82 ~ 84页. [2024-02-20].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