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河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眼河燕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燕科 Hirundinidae
属: 河燕属 Pseudochelidon
种:
白眼河燕 P. sirintarae
二名法
Pseudochelidon sirintarae
Kitti,1968
白眼河燕的过冬地点
异名
  • Eurochelidon sirintarae

白眼河燕学名Pseudochelidon sirintarae,又称诗琳通公主鸟[3])是一种河燕。它们只有一个在泰国发现的标本,自1980年就没有了它们的踪迹,可能已经灭绝

成年白眼河燕是中等身型的燕子,主要呈黑绿色,臀部呈白色,尾巴有两条特长的羽毛。它们的眼睛白色,喙阔及呈黄绿色。雄鸟与雌鸟相似,但雏鸟的尾巴则没有这两条羽毛,整体亦较为褐色。有关它们的行为或繁殖习性所知甚少,应该是在空中捕捉昆虫来作为食物,冬天在芦苇丛中栖息。

分类[编辑]

朱拉隆功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英语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标本

白眼河燕是两种河燕中的一种,另一种是非洲河燕。这两种河燕有一些独有的特征,包括粗壮的脚及脚掌,并圆顿的喙。[4]从它们的特征及彼此间相距甚远的分布地,可见它们是与主要燕子分支出来的后裔。[4]非洲河燕与白眼河燕最为不同的地方是它们喙及眼睛大小,可见它们所吃的不同,白眼河燕主要吃较大的猎物。白眼河燕的口腔胀大及坚硬,不像非洲河燕的般柔软及肉质。[5]

于1972年,白眼河燕是分类在Eurochelidon属中[6],虽然后来很学者不怎么使用,但现时国际鸟盟仍然沿用此名字。[1]白眼河燕的种小名是为纪念泰国诗琳通公主[5]

分布及栖息地[编辑]

白眼河燕是于1968年在北揽坡府发现的[7],共采集了9个标本。[8]

白眼河燕一般会在11月至2月间在当地出现,估计它们会在淡水湖的附近觅食,晚间在芦苇床垫栖息过冬。[9]它们可能是候鸟,但繁殖地方不明,泰国北部或中国西南部的河谷是可能的地方。[4]有指白眼河燕在柬埔寨缅甸出没[9],但有可能只是迁徙途经此地。[5]

若白眼河燕的繁殖地与非洲河燕的相似,它们有可能栖息在森林河谷。这些地方可以提供沙丘及岛屿筑巢,而林地亦可让它们觅食。[4]

特征[编辑]

成年白眼河燕是中等身型的燕子,长18厘米,主要呈黑色,有蓝绿色光泽,臀部呈白色。背部呈黑色,有绿色光泽,在近尾部有一白间。头部比背部更深色,下颌有黑绒毛。[4]双翼都呈黑色,黑色的尾巴有绿色光泽,有两条特长的羽毛,长达9厘米。[10]

白眼河燕的瞳孔及眼皮呈白色,喙阔及呈黄绿色,上颌端黑色。脚大而且强壮。过冬时它们很静,求爱时的叫声不明。[4]

雄鸟与雌鸟相似,但雏鸟的尾巴则没有这两条羽毛,整体亦较为褐色。雏鸟在1月及2月间开始换毛。[4]

行为[编辑]

由于没有发现白眼河燕的繁殖地,所以有关它们繁殖的资料不详。不过它们可能是于4月或5月季风[4],在河流的沙丘筑巢。[11]冬天,它们与家燕一同栖息在芦苇床垫[11]

白眼河燕主要吃昆虫,包括甲虫[4]根据它们的体型及口部结构,估计它们吃较大的昆虫。[5]它们飞行得很优雅及轻巧,且不怎么站著。[4]其中一个标本的脚趾上沾有泥,估计它们可能较为生活在陆上。[12]

保育状况[编辑]

白眼河燕曾于1972年、1977年及1980年在泰国出没[4],于1986年亦有未确认的报告。[9]它们被列为极危物种。由于未有详细的勘察,故未被列为灭绝,但有可能已经在野外灭绝。[1]

根据《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白眼河燕是附录一受保护动物[13],不过仍有捕捉它们的情况,馀下的数量相信不能再生存下去。[4]于2004年,在柬埔寨亦有指见到它们的踪迹。[14]

白眼河燕的衰落可能是因失去栖息地所致,它们的栖息地因兴建堤坝而改变了河流、伐林及开发为农地等而消失。[9]现时只有少量燕子栖息在当地,当中仍不见白眼河燕的踪迹。[5]

参考[编辑]

  1. ^ 1.0 1.1 1.2 BirdLife International. Eurochelidon sirintarae.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6 June 2021]. 
  2. ^ Appendices | CITES. cites.org. [2022-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1). 
  3. ^ 拟成为泰国生物多样性展览中心的泰国自然博物馆 (PDF). 《人与生物圈》双月刊2019年第1期(总第115期): 第154页. 2019-01 [2019-08-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03).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Turner, Angela K; Rose, Chris. A handbook to the Swallows and Martins of the World. Bromley: Christopher Helm. 1989: 86-88. ISBN 0-7470-3202-5. 
  5. ^ 5.0 5.1 5.2 5.3 5.4 Tobias, Joe. Little known Oriental Bird: White-eyed River-Martin: 1. Oriental Bird Club Bulletin. June 2000,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4). 
  6. ^ Brooke, Richard. Generic limits in Old World Apodidae and Hirundinidae. Bulletin of the British Ornithologists’ Club. 1972, 92: 53–7. 
  7. ^ Kitti, Thonglongya. A new martin of the genus Pseudochelidon from Thailand. Thai National Scientific Papers, Fauna Series no. 1. 1968. 
  8. ^ Humphrey, Stephen R.; Bain, James R. Endangered Animals of Thailand. CRC Press. 1990: 228–9. ISBN 1877743070. 
  9. ^ 9.0 9.1 9.2 9.3 Rare Birds Yearbook 2008. England: MagDig Media Lmtd. 2007: 208. ISBN 978-0-9552607-3-5. 
  10. ^ Robson, Craig.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hailand. New Holland Press. 2004: 206. ISBN 1843309211. 
  11. ^ 11.0 11.1 Lekagul, Boonsong; Round, Philip. A Guide to the Birds of Thailand. Bangkok: Saha Karn Baet. 1991: 233. ISBN 974-85673-6-2. 
  12. ^ Tobias, Joe. Little known Oriental Bird: White-eyed River-Martin: 2. Oriental Bird Club Bulletin. June 2000,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0). 
  13. ^ Appendices I, II and III (PDF).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valid from 13 September 2007. [2008-01-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8-05-10). 
  14. ^ Investigating a possible sighting of White-eyed River-Martin. Thaibirding.com. [2008-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