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雲南史料叢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雲南史料叢刊
作者方國瑜主編
徐文德木芹、鄭志惠纂錄校訂
類型出版物
語言漢語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雲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8年
出版地點中國
規範控制
ISBN7-81025-828-1
OCLC42808567

雲南史料叢刊》是一部系統搜集、整理雲南史料的大型專著,由雲南大學教授方國瑜主編,1963年開始編纂,2001年全部出版完成。全書共13卷,1,300萬字[1]

編纂出版歷程[編輯]

20世紀30年代,方國瑜開始注意雲南史料的搜集、考證問題,但因參編《新纂雲南通志》,同時在雲南大學任教,無暇編修史料叢刊,僅在閱讀古籍後寫下札記與評論[2]。1957年靠早年的讀書筆記編成《雲南民族史史料目錄解題》作為教學參考用書,後經多次修改,定名《雲南史料目錄概說》,該書成為日後《雲南史料叢刊》的編纂指南[3]

1963年,在「以階級鬥爭為綱」、批判「史料掛帥」,鼓吹「政治掛帥」、「為革命研究歷史」的學術環境中,方國瑜提出編纂《雲南史料叢刊》的計劃,雖有反對,但因得到雲南大學校長高治國、副校長李廣田的支持而得以實施[2]。1965年底,《雲南史料叢刊》第一輯油印出版,後因「文化大革命」而被迫中止[4],造反派以《雲南史料叢刊》作為方國瑜的「罪狀」,將其打入牛棚[2]。1976年10月,方國瑜與徐文德木芹重啟《叢刊》的編纂工作,1978年《叢刊》被列為雲南省古籍整理重點項目,1980年雲大歷史系應屆畢業生鄭志惠加入纂錄校訂工作[2]。至1983年,共油印57輯《叢刊》供學者使用,1983年初將第一卷稿交至雲南人民出版社,計劃出版20卷[3]。方國瑜邀請出生雲南文山的學者、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楚圖南為《叢刊》題寫書名[2]。同在1983年,《叢刊》被列入國家古籍整理規劃重點項目,得到國務院古籍整理辦公室的資助[3]。但隨着1983年12月方國瑜病故,徐文德、木芹承擔繁重教學任務,鄭志惠被調至其他部門,《叢刊》的編輯、纂錄、出版停滯[3]

1988年,方國瑜的博士生林超民向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秘書長吳光范匯報《叢刊》工作及其停滯一事,受到雲南省政府重視,省長和志強撥款30萬元資助出版[3]。徐文德、木芹、鄭志惠繼續進行編纂工作,1990年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叢刊》第一卷,後因經費問題再次擱淺[3]。1997年5月,雲南大學出版社社長施惟達將《叢刊》列入出版計劃,為其提供經費保障,1998年2月新版第一卷出版[2],至2001年10月,《叢刊》13卷全部出版[3]

2023年,《雲南史料叢刊》(修訂版)出版[5]

內容[編輯]

《雲南史料叢刊》收錄從漢代至清末散見於各種史籍中的有關雲南地方、民族歷史的古籍文獻與文物資料,全書收史籍400餘種、文物資料考說200餘篇,並用歷史文獻學的方法輯佚史料[3]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楊文輝. 集史料之大成 树文化之丰碑——《云南史料丛刊》简介. 西南古籍研究2001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2: 305–308. ISBN 7-81068-428-0. 
  2. ^ 2.0 2.1 2.2 2.3 2.4 2.5 林超民. 名山事业 薪尽火传——《云南史料丛刊》编后记. 林超民文集 第二卷.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8: 387–404. ISBN 978-7-222-05441-7.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鄭志惠. 云南古籍整理的丰碑——记《云南史料丛刊》的出版. 史學論叢 第九輯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3: 49–64. ISBN 7-81068-520-1. 
  4. ^ 朱惠榮. 滇史研究的宝库——评《云南史料丛刊》的出版. 思想戰線. 2000, 26 (1): 139–140. 
  5. ^ 云南大学出版社推出新书《云南史料丛刊》(修订版). 中國高校教材圖書網. 2023-08-29 [2023-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