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殘障相關遇難者哀悼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自2012 年起,由一息尚存(Not Dead Yet)組織孤獨譜系自倡導網絡 (ASAN)殘障人士民權運動組織等於每年 3 月 1 日倡導發起了「殘障相關遇難者哀悼日」活動 [1] ,以紀念被護理人員(尤其是父母)殺害的殘障人士。這一年度活動獲得了主流殘疾人支持組織的關注和支持,也吸引了政界人士和媒體的關注,成為殘疾人權利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紀念日旨在呼籲公眾關注照顧者和家人殺害其照看的殘疾兒童和成人的問題——此類謀殺通常較同類的針對健全人士的生命剝奪行為更容易被社會接受,更在一定程度上被與普通謀殺區別開來。

譯者聲明:

此處所指的殘障至少同時包括:身體障礙、精神障礙、神經多樣性。

英語原文中的詞序與漢語表達難以完全對應。此處的「殘障相關遇難者」原特指受害者純粹或主要地由於其自身殘障而遇難。

儘管發起文件可能未有提及,來自陌生人或不特定公眾的對殘障者的忽視、歧視與攻擊行為同樣高發,因此受害甚至遇難的人士並非少數。他們也應當為本日哀悼紀念活動的對象。

歷史[編輯]

21世紀初,多年以來在各種殘疾人士權利倡導社區中流傳的相關遇難者名單逐漸增加,早期的哀悼因自身殘障而被害的人士的守夜活動已逐漸開展起來。 [2] [3]然而,2012 年,孤獨譜系自倡導網絡的倡導主任佐伊·格羅斯 (Zoe Gross)於3月30日發起了首個「殘障相關遇難者哀悼日」。 [1]主流新聞報道對喬治·霍金斯 (George Hodgins) 被害案的報道成為此哀悼日的主要起因:喬治·霍金斯是一名 22 歲的孤獨症男子,他的母親伊利沙伯將兒子謀殺後自殺身亡;新聞報道誘導主流社會將伊利沙伯視為一位「忠誠而慈愛」的母親,而將喬治視為「功能低下、贍養費高」的負擔——顯然,只是因為他自身的殘障,他的死亡就被合理化了。 [1] [4] [5]

該哀悼日在一定程度上也呼應了其它從健全人視角出發關注殘障事務的活動日。例如,在殘疾意識日(Disability Awareness Day),健全學生通過模仿體驗殘疾人士的生活經歷(例如,蒙住眼睛體驗失明)。這種模擬與殘疾人的親身經歷相去甚遠,在殘疾人權利倡導者中存在爭議。 [6]

活動[編輯]

此後每年的3 月 1 日,世界各地的很多城市都會舉行「殘障相關遇難者哀悼日」守夜活動,參與者並在殘疾人權利網站上整理、更新殘障相關遇難者名錄。 [7]雪城大學[8]馬里蘭大學等美國高等院校都舉辦過相關儀式。 [9]在美國以外,加拿大、 [10]蘇格蘭、 [11]澳大利亞和中國等地也舉行了守夜活動。 [1] 2021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守夜活動在網上舉行。 [10]

殘障相關遇難者人數眾多,不可能每次都全部重複。因此,大多數相關守夜活動都會誦讀自上次哀悼以來新增的遇難者名單,以志永不相忘。 [1]許多守夜活動更邀請殘障事務的倖存受害者(例如機構倖存者)分享他們的親身經歷。 [12]殘疾紀念網站收集到可以追溯至 1980 年的更完整的遇難者名錄[7]。與其他守靈類似,本活動也常為相關遇難者默哀和點燃蠟燭。 [11]媒體對此類謀殺案的報道方式也是本紀念活動的焦點:記者們經常採訪兇手的朋友和親戚以及其他殘疾人照顧者,而這些受訪者常對類似針對殘障人士的犯罪行為表示同情。 [1]有關針對殘疾人士生命權利的偏見最受關注。例如,殺害受嫌犯照看的殘障人士的行為常被歸結為過失/激情殺人,相關受害者自身的殘障更常作為減刑甚至脫罪的因素。 [13]據魯德曼家庭基金會統計,2011-2015年,北美地區平均每周有一名殘疾人被家庭成員或看護者謀殺;許多兇手被無罪釋放或刑罰明顯偏低。 [14]同樣,佛羅里達農工大學法律評論的一篇論文發現,大約一半的殺子行為處於「利他主義」的動機:對這部分父母和照看者而言,存在結束被照看者生命必然是「結束痛苦」的信念;這現象主要在殘疾兒童謀殺案中表現明顯。 [15]

最初組織此守靈活動的孤獨譜系自倡導網絡仍是3月1日哀悼活動的主幹。 [1]然而,來自多種其他障別的人士及其組織參加了這些活動。 [12]在美國,其他參與宣傳和舉辦類似哀悼活動的組織包括「一息尚存」、 「殘疾人權利中心」 、 「國家獨立生活委員會」以及「殘疾人權利教育和辯護基金」 。 [16]

影響[編輯]

當佐伊·格羅斯首次提出「殘障相關遇難者哀悼日」的概念時,她遭遇了大量反對聲浪,反對者認為這個活動是對飽受苦難的涉事殘障人士照料者的侮辱。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公眾逐漸理解了本活動的意義。 2016 年,白宮殘疾人群體聯絡員在華盛頓特區的活動中宣讀了時任總統巴拉克·奧巴馬 (Barack Obama)致相關人士的聲明。 [1]

殘疾遇難者哀悼活動提高了舉辦地區公眾對親職/照料者謀殺行為的關注意識。 [17] [18]孤獨譜系自倡導網絡提供了一個「防止照料者謀殺行為工具包」,旨在防止殘疾兒童和成人被其照料者殺害,並向讀者提供應對、防範此類謀殺的方法。 [19]

通過對被殺害殘障者的哀悼,本活動喚起了公眾對普遍存在的殘障歧視及仇恨思想的關注。例如,一部備受爭議的電影《音樂》講述了一個自閉症女孩遭違背其意願的身體限制的故事——類似的遭遇常歸結為孤獨症及相關殘障人士的死因。在該片招待會中,這哀悼活動的重要性得到討論。 [20]

自這一天誕生以來,媒體對殘疾人的報道變得更加積極,並且,在此類報道中,殘障人士的自倡導已經變得更加普遍。Arc和Easter Seals等主流殘疾團體已接受、配合甚至倡導這一哀悼活動。 [1]

延伸閱讀[編輯]

參考[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Luterman, Sara. A Disability Day of Mourning: Remembering the Murdered and the Vulnerable. The Nation. 1 March 2021 [6 March 2021].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thenation」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 ^ MacNaughton, Diane. We go to vigils and nothing seems to change. Medicine Hat News. 5 March 2021 [6 March 2021]. 
  3. ^ Beech, Aja. Philly Disability Day of Mourning a step toward honoring those killed by caregivers. WHYY. 1 March 2018 [17 March 2022]. 
  4. ^ Fernandez, Lisa. Sunnyvale police: Mother killed 22-year-old autistic son, then herself. San Jose Mercury News. 2012-03-07. 
  5. ^ Rodriguez, Joe; Fernandez, Lisa. Parents of autistic children speak out on Sunnyvale murder-suicide. San Jose Mercury News. 2012-03-08. 
  6. ^ Lalvani P, Broderick AA. Institutionalized Ableism and the Misguided 'Disability Awareness Day': Transformative Pedagogies for Teacher Education. Equity &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28 October 2013, 46 (4): 468–483. S2CID 143989308. doi:10.1080/10665684.2013.838484. 
  7. ^ 7.0 7.1 Disability Day of Mourning. [7 March 2021].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disabilitymemorial」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8. ^ Willis, Scott; Brown, Samantha; Caracciolo, Gabrielle. Dozens Gather to Remember Those With Disabilities Killed by Their Caregivers. WAER. 1 March 2017 [7 March 2021]. 
  9. ^ Staff writer. 'Lifting their memories': UMD hosts virtual vigil for Disability Day of Mourning. The Diamondback. 1 March 2021 [7 March 2021]. 
  10. ^ 10.0 10.1 Rodriguez, Jeremiah. Disability Day of Mourning: Online vigils remember those killed by caregivers. CTV News. 1 March 2021 [7 March 2021]. 
  11. ^ 11.0 11.1 Little, Rozlyn. Aberdeen rights activists to hold vigil for disabled victims of murder. Evening Express. 23 February 2020 [7 March 2021].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eveningexpress」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2. ^ 12.0 12.1 McIntyre, Gordon. Disability Day of Mourning honours those killed by their caretakers. Vancouver Sun. 2 March 2020 [7 March 2021].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vancouversun」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3. ^ Powell, Angel.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Disability Day of Mourning. HelloGiggles. 2 March 2019 [7 March 2021]. 
  14. ^ Kopic, Kristina. he Ruderman White Paper: Media Coverage of the Murder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by their Caregivers. Ruderman Family Foundation. 1 March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8 July 2017). 
  15. ^ A Life Worth Living: Fighting Filicide Against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Florida A&M University Law Review. 2019, 14 (1): 57–78 [7 July 2023]. 
  16. ^ Not Dead Yet and Center for Disability Rights to Host Day of Mourning Vigil. Center for Disability Rights New York State. [7 March 2021]. 
  17. ^ Kent, Steve. Utah group to remember JJ Vallow, other disabled victims of filicide in online vigil Monday. Herald Journal. 26 February 2021 [7 March 2021]. 
  18. ^ Smith, S.E. 'We're Not Burdens at All': A Q&A on Media Coverage and the Murders of Disabled People. Rewire News Group. 6 April 2017 [7 March 2021]. 
  19. ^ 2021 Anti-Filicide Toolkit. Autistic Self Advocacy Network. 7 January 2015 [7 March 2021]. 
  20. ^ Vargas, Theresa. The very real, very painful reasons the autistic community demanded two restraint scenes be removed from Sia's new film 'Music'. The Washington Post. 11 February 2021 [7 March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