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卫公子开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卫公子开方(?—?),春秋战国时期对他的主要记载都来自于《管子》以及《韩非子》,两者皆有纪录齐桓公于管仲病仲时探望管仲,管仲则都是建议齐桓公远离卫公子开方,但齐桓公皆未听,最后被软禁,死后尸体长虫未下葬。

《清华简》中所记载的卫公子开方和卫文公为同一人,但史记中纪载卫公子开方于齐孝公死后杀其子,并立公子潘为王,即为齐昭公,这两者并不相符。[1][需要较佳来源]

生平及评价[编辑]

《管子》[编辑]

管仲的评价[编辑]

《管子·小称》中记载在管仲病重时,齐桓公亲自探望管仲,并询问他有什么遗言,管仲建议齐桓公远离易牙竖刁堂巫、卫公子开方四人,管仲认为卫公子开方侍奉齐桓公十五年,皆没有回去探亲,而且齐与之间的路程不过数日,没有人不爱自己双亲,若连自己都亲人都不爱了,怎么会爱齐桓公。[2]

除此之外在《管子·戒》中也提到管仲于重病时对齐桓公说遗言时,将卫公子开方比喻成西城中的狗,并且每天都想咬人,现在是管仲拿木枷锁住他才没让卫公子开方得逞,并且卫公子开方放弃千乘之国的太子地位来服侍齐桓公,这代表卫公子开方想从齐桓公身上得到的一定比千乘之国还要多,因此建议齐桓公一定要除掉他,在当时齐桓公也答应了。[3]

管仲死后[编辑]

管仲死后,齐桓公憎恨四人(易牙、竖刁、堂巫、卫公子开方),将四人的官职解除,并驱逐出宫外[4],但于管仲病死后十个月,管仲推荐的人湿朋也死了,此时齐桓公认为缺少卫公子开方的甜言蜜语(于《管子·小称》中记载驱逐卫公子开方后感觉自己的朝政没有条理[5]),便觉得管仲虽然身为圣人,但难免会出错,于是便将四人召回[6][7],又过了一年,四人一同叛乱,并将齐桓公围困在寝宫之中,而且不许任何人见他,后来有一名宫女从小洞进入到齐桓公住所,齐桓公询问宫女为什么食物和水都得不到,宫女回答说是因为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四人瓜分了齐国,道路已经十天不通,并且卫公子开方已经将齐国七百多社送给了卫国,食物也将得不到了,齐桓公听完后后悔著自己不听管仲的劝告并掩面而死,但却没有被发现并安葬,死后十一天,直到从尸体中爬出的虫子都流出了门外,其他人才知道齐桓公已经死亡,并用杨门的门板来埋葬齐桓公。[8]

《韩非子》[编辑]

于《韩非子》中只有提到易牙、竖刁、卫公子开方三人,并没有提到堂巫,但跟《管子》中所记录的一样,管仲认为卫公子开方服侍齐桓公十五年,不理会自己的母亲而未回去,连他自己的母亲都不爱了,怎么可能爱齐桓公,而且也建议齐桓公远离卫公子开方等三人,齐桓公也跟《管子》的记载中的一样不听管仲的劝告,最后被三人给围困于室中到死,死后三个月后虫子都流出门外还未下葬。[9]

参考资料[编辑]

  1. ^ 《史记·齐太公世家》:"十年,孝公卒,孝公弟潘因卫公子开方杀孝公子而立潘,是为昭公。昭公,桓公子也,其母曰葛嬴。"
  2. ^ 《管子·小称》:管仲对齐桓公说:"公子开方事公,十五年不归视其亲,齐卫之间,不容数日之行。于亲之不爱,焉能有子公?"
  3. ^ 《管子·戒》:管仲对齐桓公说:"西郭有狗啀啀,旦暮欲啮我,猳而不使也,今夫卫公子开方,去其千乘之太子,而臣事君,是所愿也得于君者,将欲过其千乘也,君必去之。桓公曰:“诺。”"
  4. ^ 《管子·小称》:"公憎四子者,废之官。"
  5. ^ 《管子·小称》:"逐公子开方而朝不治"
  6. ^ 《管子·戒》:"利言卑辞不在侧,复反卫公子开方"
  7. ^ 《管子·小称》:"桓公曰:“嗟!圣人固有悖乎!”乃复四子者。"
  8. ^ 《管子·小称》:"处期年,四子作难,围公一室不得出。有一妇人、遂从窦入,得至公所。公曰:“吾饥而欲食,渴而欲饮,不可得,其故何也?”妇人对曰:“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四人分齐国,涂十日不通矣。公子开方以书社七百下卫矣,食将不得矣。”公曰:“嗟兹乎!圣人之言长乎哉!死者无知则已,若有知,吾何面目以见仲父于地下!”乃援素幭以裹首而绝。死十一日,虫出于户,乃知桓公之死也。葬以杨门之扇。"
  9. ^ 《韩非子·难一》:"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不幸卒于大命,将奚以告寡人?”管仲曰:“微君言,臣故将谒之。愿君去竖刁,除易牙,远卫公子开方。易牙为君主味,君惟人肉未尝,易牙烝其子首而进之;夫人情莫不爱其子,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君妒而好内,竖刁自宫以治内,人情莫不爱其身,身且不爱,安能爱君?闻开方事君十五年,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弃其母久宦不归,其母不爱,安能爱君?臣闻之:‘矜伪不长,盖虚不久。’愿君去此三子者也。”管仲卒死,桓公弗行,及桓公死,虫出尸不葬。"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