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咸水楼香港是指于1960年代(1963年-1964年尤甚),因为当时的淡水供应不足而酿成的成本问题,部分承建商在建造楼宇时以海水(即咸水)拌和混凝土兴建,而海水中的盐分是会加速钢筋材料的锈蚀,其后造成楼宇结构问题,再加上当时房屋建筑过程英泥分量被偷工减料,使混凝土承受重量不合理地低于标准,严重者更导致墙身、天花及横梁出现弯曲、下堕的情况,油塘高超道邨是其中一个因为咸水楼问题而提早清拆的公共屋邨。另外,即使葵芳邨第6座曾进行全面重修,包括重灌大部分地台及墙身,但由于钢筋已被海水腐蚀多年,以致重修后效果依然未如理想,直至1997年清拆前仍不断被居民投诉单位经常漏水及混凝土经常剥落。

有问题的公共屋邨楼宇因为钢筋严重锈蚀于1982年被陆续发现,当中亦有牵涉到收受利益问题;其中26座及后于1987年至1990年间全面清拆的公共屋邨。[1]华富邨等情况较轻微的楼宇则需要加固。

注释[编辑]

  1. ^ 存档副本 (PDF). [2023-02-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3-05). 

另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