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路浸信會教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督教浸信會教堂舊址
煙臺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煙臺市芝罘區
分類近現代建築
時代1912年
認定時間2004年

大馬路浸信會教堂煙臺歷史上有影響的一座基督教堂。位於芝罘區大馬路35號。1980年以後改作天主教堂。

1861年,美南浸信會牧師海雅西在登州傳教、牧師花雅各芝罘傳道,1862年創建登州浸信會,為華北基督教第一教會。並以此為中心發展到膠東各縣(1925年以後傳教中心轉移到黃縣)。

1906年,美國浸信會牧師毛爾根在煙臺籌建大馬路浸信會教堂,1912年教堂建成,教堂為2層樓,建築面積862.4平方米,加上鐘樓、及附屬房屋,總建築面積為1064.4平方米,可容納800人做禮拜,是當時煙臺最大的一座基督教堂。

1958年,煙臺浸信會加入基督教煙臺聯合禮拜。

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被另作他用,設施受到損壞。1980年,由於煙臺山下的天主教瑪利亞進教之佑聖母主教座堂(曾是煙臺最高大的建築)在大躍進和文革期間陸續被拆,於是天主教買下大馬路浸信會教堂,1982年10月,作為煙臺市天主教堂開放。

2004年4月,基督教浸信會教堂舊址被列為煙臺市文物保護單位[1]

參考文獻[編輯]

  1. ^ 烟台教堂建筑之前生今世. [2007-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