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次髎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次髎

次髎穴,出自《針灸甲乙經》,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位於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二骶後孔處。可在俯臥位,在第二骶後孔處取穴。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骶棘肌、第二骶後孔。皮膚由第一、二、三骶神經後支的外側支臀中皮神經分布。左右兩側第二骶後孔之間距為33毫米和第三骶後孔的縱距為15.2~16.2毫米,在活體第二骶後孔和骶前孔的傾向約65度。個體略異。有補益下焦,強腰利濕之共用。主治病症同上髎穴,為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常用穴。腰骶疼痛,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陰挺,痛經,疝氣,下肢痿痹,及坐骨神經痛,盆腔炎。並可用於催產,引產等。

刺灸法[編輯]

  • 刺法:
  1. 直刺0.8~1寸,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骶部;
  2. 直刺2寸左右,使小腹內有熱感,用以治療經帶諸疾;
  3. 直刺2寸左右,使針感向會陰部放散,以治療遺精陽痿
  4. 直刺2寸左右,使針感向尾骶部放散,以治療肛腸疾患如痔瘡等。
  •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典籍相關[編輯]

  • 李時珍《奇經八脈考·釋音》:上髎,第一空,腰踝下一寸,俠脊陷中,足太陽少陽之絡。次髎,第二空,俠脊陷中,中髎,第三空,俠脊陷中,足厥陰少陽所結之會。下髎,第四空,俠脊陷中,左右兩穴凡八穴,稱八髎。髎音寥,骨空處也。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