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風險比率,正式的英文名稱是Hazard Ratio。風險比率是兩個風險率Hazard Rates英語Hazard Rates)的比值。風險率是單位時間內發生的事件數占被試總體的百分比。瞬時風險率就是當時間間隔趨近於0時的風險率,公式如下:

舉例來說,在一個藥物實驗中,如果在單位時間內,被試組的死亡人數是參照組的兩倍,那麼風險比率就是2。風險比率與相對風險(relative risk)有聯繫也有區別。風險比率反映了單位時間內的相對風險,是相對風險在單位時間內的一種反映[1]。但是相對風險反映的是整個實驗的累積風險,而風險比率能夠反映每個時間點上的瞬時風險。相比較而言,風險比率更能避免選擇偏差Selection bias英語selection bias):假設在上例中死亡是集中發生的,如果將計算相對風險的時間結點選在集中死亡發生之前,那麼相對風險就不能客觀反映這個藥物的效果,但是風險比率能夠客觀反映這個藥物在每個時間點上的風險。

定義[編輯]

風險比率是兩個風險率的比值。風險比率反映了兩個風險率之間的差別。這種差別是由各種外生變量引起的,比如干預類型treatment英語treatment)的不同(比如用藥或者不用藥)、性別的影響(男性或者女性)等等。一般我們首先確定一個基準的風險率,然後通過回歸方程來測算各種外生變量對於風險比率的影響。

這類方程通常被稱作比率風險回歸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英語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著名的此類方程有Cox semiparametric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英語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 [2]指數類型的Gompertz and Weibull英語Waloddi Weibull parametric model英語Parametric model。 通常我們可以通過固定所有其他變量,比如性別年齡環境地點等等,來集中研究干預類型對於風險的影響,比如將使用某種特定藥物的實驗組與使用安慰劑的對照組進行比較。如果有一些無法被固定的混雜因素,那麼就採用隨機對照試驗的方法,來抵消這些混雜因素的影響,但是前提必須是研究對象數量要充足。

應用[編輯]

Kaplan-Meier curve英語Kaplan–Meier estimator 表示腦部腫瘤轉移程度對於生存率的影響 Elaimy et al. (2011)[3]

醫學公共衛生研究中,常常使用風險比率來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的風險差別。卡普蘭-梅耶生存曲線Kaplan-Meier curve英語Kaplan–Meier estimator)能夠直觀表示風險率。曲線上的點表示此時存活人數占全組人數的比值,即生存率。生存率與風險率之為1.圖中在任意一個時間點上,兩個組的風險率之,就是風險比率。

參考文獻[編輯]

  1. ^ Spruance,S.L. Hazard ratio in clinical trials (PDF).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04, 48 (8): pp. 2787–2792 [2013-08-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8-03). 
  2. ^ Cox, D. R. Regression-Models and Life-Tables (PDF).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B (Methodological). 1972, 34 (2): 187–220 [5 December 20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6-20). 
  3. ^ Elaimy, Ameer; Alexander R Mackay, Wayne T Lamoreaux, Robert K Fairbanks, John J Demakas, Barton S Cooke, Benjamin J Peressini, John T Holbrook, Christopher M Lee.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of brain metastases: an institutional survival analysis of 275 patients. 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5 July 2011, 9 (69) [2013-08-09]. doi:10.1186/1477-7819-9-6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