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威胁论: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Cheng520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太刻薄留言 | 贡献
取消Cheng520 (对话)所作出的修订 19435522
第1行: 第1行:
{{POV |time=2008-10-20T09:07:18+00:00 }}<!-- 本調用由 {{subst:POV/auto}} 自動產生。 -->
{{POV |time=2008-10-20T09:07:18+00:00 }}<!-- 本調用由 {{subst:POV/auto}} 自動產生。 -->
{{Refimprove |time=2009-05-27T08:41:01+00:00 }}
{{Refimprove |time=2009-05-27T08:41:01+00:00 }}
'''中國威脅論'''(此處「中國」皆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乃國際關係上一種訴諸對中國採取圍堵({{lang-en|Containment}})的說法,中國因[[改革開放]]後经济崛起,成为国际上据有影响力的大国,同时擴充軍備,特別在於海空軍在[[東海]]及[[南海]]的聯合近海防禦作戰能力,相關國家產生的憂慮與質疑,此質疑於[[1995年]]因南海問題及對台灣領海試射飛彈達到高峰。基於[[民主和平論]],中共[[一黨專制]]、侵犯[[人權]]的不民主[[政體]]更強化這種印象。<ref>[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weekly/9892230/article-《風向》劉曉波與中國崛起的選擇?instance=wjwb 劉曉波與中國崛起的選擇], 世界新聞網, October 17, 2010</ref><ref>[http://www.epochtimes.com/b5/5/12/21/n1161519.htm 雷根智囊惠勒:中國獨裁政權威脅區域穩定], 大紀元, 12/21/2005</ref><ref>[http://beijingspring.com/big5bjs/bjs/bc/154/21.txt 民主是和平的真正保障],北京之春,2005年12月22日</ref> 然近年來[[東南亞國協|-{zh-hans:东南亚国家联盟;zh-hant:東南亞國家聯盟;zh-tw:東南亞國協}-]]國家、美日等國的實際作為,更加印證了中国威胁论的存在。而中國官方則一再宣揚其外交理念,希望可藉此弭平國際上可能的「中國威脅論」,而不正面從中國軍備發展上解除關於中國威脅論的疑慮。<ref>{{cite web | author=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 title=3月1日外交部就「中國威脅論」和中日關係等答問 | url=http://www.gov.cn/xwfb/2007-03/01/content_539035.htm }}</ref> [[中国崛起]]也会造成威胁论调。
'''中國威脅論'''(此處「中國」皆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乃國際關係上一種訴諸對中國採取圍堵({{lang-en|Containment}})的說法,始於後冷戰時代各國裁減軍備之際,中國因[[改革開放]]後大擴充軍備,特別在於海空軍在[[東海]]及[[南海]]的聯合作戰能力,相關國家產生的憂慮與質疑,此質疑於[[1995年]]因南海問題及對台灣領海試射飛彈達到高峰。基於[[民主和平論]],中共[[一黨專制]]、迫害[[人權]]的不民主[[政體]]更強化這種印象。<ref>[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weekly/9892230/article-《風向》劉曉波與中國崛起的選擇?instance=wjwb 劉曉波與中國崛起的選擇], 世界新聞網, October 17, 2010</ref><ref>[http://www.epochtimes.com/b5/5/12/21/n1161519.htm 雷根智囊惠勒:中國獨裁政權威脅區域穩定], 大紀元, 12/21/2005</ref><ref>[http://beijingspring.com/big5bjs/bjs/bc/154/21.txt 民主是和平的真正保障],北京之春,2005年12月22日</ref> 然近年來[[東南亞國協|-{zh-hans:东南亚国家联盟;zh-hant:東南亞國家聯盟;zh-tw:東南亞國協}-]]國家、美日等國的實際作為並非圍堵而是一些防範及牽制。而中國官方則一再宣揚其外交理念,希望可藉此弭平國際上可能的「中國威脅論」,而不正面從中國軍備發展上解除關於中國威脅論的疑慮。<ref>{{cite web | author=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 title=3月1日外交部就「中國威脅論」和中日關係等答問 | url=http://www.gov.cn/xwfb/2007-03/01/content_539035.htm }}</ref>


==相關各國對「中國威脅論」的態度==
==相關各國對「中國威脅論」的態度==
{{unreferencedsect}}
{{unreferencedsect}}
時至今日,在不同的地區和國家在冷戰後,對「中國威脅論」有不同程度的加強或減弱。
時至今日,在不同的地區和國家在冷戰後,對「中國威脅論」有不同程度的加強或減弱。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於1987年解除[[台灣省戒嚴令|戒嚴]]後,隨著開放探親等措施,兩岸關係日趨緩和;但是,首先是[[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的[[千島湖事件]]等都讓台灣民眾普遍對中共的觀感不佳;而後[[台灣海峽飛彈危機|95-96台海飛彈危機]]乃中華人民共和國1995年7月以飛彈試射威脅台灣,對後冷戰裁減軍備的國際社會是一大警訊,不但兩岸關係日趨緊張,而世界各國也出現圍堵中國的主張。

近年來,儘管台灣歷經對[[中華民國憲法]]的修訂,已終止[[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動員戡亂]],不再視中國共產黨為叛亂敵人,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常以台灣人無法接受的方式談論關於對日抗戰、國共內戰、中華民國政府、[[民主化]]、[[台灣本土化運動]]及[[台灣獨立運動]]的看法與立場,並不斷以武力展示恫嚇並在外交上打壓台灣。許多大陸人只會複述中共觀點,使得台灣人由厭惡中國政府變成厭惡中國政府與中國人。

特別是[[1995年]]至[[1996年]]在[[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第一次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接選舉]]前的飛彈試射,那時剛經過[[六四事件]]、[[千島湖事件]]的台灣,具象化「中國威脅論」的實在性,使「中國威脅論」迄今仍影響[[台灣政治]]。近年來,[[中國共產黨]]仍堅持[[一黨執政]],[[人權]]問題(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狀況]])被普遍認為在奧運後繼續惡化、以及不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並部署約兩千枚對準台灣的[[導彈]]<ref>[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y/20/today-p12.htm 我軍方研判 中對台導彈 明年達1800枚], 自由電子報, 2011-5-20</ref><ref>[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18/today-t2.htm# 國防部:中國對台飛彈年底達1960枚], 自由電子報, 2010-7-18</ref>,這些都讓中華民國政府和許多台灣人民對中共政權的力量崛起擔心、警覺及反感。

[[立法院]]院長[[王金平]]表示,台灣面對中國軍事崛起的威脅,應更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強化與美日同盟、持續建立自我防衛的力量,以維護台海和平與亞太區域安全。[[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認為「兩岸關係的改善與穩定,主要取決於中國是否走向民主,中國的民主化一直影響了兩岸的進程跟台海關係穩定。民主與人權是台灣最重要的資產,台灣更應積極的在中國民主進程上,助其一臂之力。她認為只有中國民主化,雙方才可能在相同制度的基礎上,穩定的互惠往來。」<ref name="democraticalliance">[http://www.epochtimes.com/b5/11/9/8/n3366474.htm%E9%98%B2%E4%B8%AD%E5%9C%8B%E8%BB%8D%E4%BA%8B%E5%A8%81%E8%84%85-%E5%8F%B0%E6%87%89%E5%BC%B7%E5%8C%96%E7%BE%8E%E6%97%A5%E5%90%8C%E7%9B%9F 防中國軍事威脅 台應強化美日同盟],大紀元,2011年09月08日</ref>

===[[東南亞]]===
===[[東南亞]]===
[[新加坡]]在1995年5月13日前往北京某國際企業年會演說時,就道出國際的矛盾心態—一方面視中國為商機,另一方面又是威脅。經媒體的報導後,「中國威脅論」更廣為流傳,特別在當時1995年2月中國和[[菲律賓]](與新加坡同為東南亞國協會員)的背景下,中國當時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正式駁斥該「中國威脅論」的說法,指「中國永不威脅或侵略別國」。近年來,新加坡的中國威脅論有淡化的走向。
[[新加坡]]在1995年5月13日前往北京某國際企業年會演說時,就道出國際的矛盾心態—一方面視中國為商機,另一方面又是威脅。經媒體的報導後,「中國威脅論」更廣為流傳,特別在當時1995年2月中國和[[菲律賓]](與新加坡同為東南亞國協會員)的背景下,中國當時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正式駁斥該「中國威脅論」的說法,指「中國永不威脅或侵略別國」。近年來,新加坡的中國威脅論有淡化的走向。
第17行: 第26行:


===[[日本]]===
===[[日本]]===
[[2005年]][[12月22日]],屬於[[鷹派]]的[[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發言:「[[中國]]正成為威脅。」這是[[小泉]]歷屆內閣首次有閣僚在公開場合提出「中國威脅論({{lang|ja|中國脅威論}})」。安倍晉三亦表示,過去20年來,中國軍費快速增長,目前已達約20倍之多,特別是最近中國海軍力量的增長更為顯著。想要以力服人的行為,不只是增加巨額的財政負擔,也會使其失去區域各國的信賴。
[[2005年]][[12月22日]],屬於[[鷹派]]的[[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發言:「[[中國]]正成為威脅。」這是[[小泉]]歷屆內閣首次有閣僚在公開場合提出「中國威脅論({{lang|ja|中國脅威論}})」。安倍晉三亦表示,過去20年來,中國軍費快速增長,目前已達約20倍之多,特別是最近中國海軍力量的增長更為顯著。想要以力服人的行為,不只是增加巨額的財政負擔,也會使其失去區域各國的信賴。<ref name="democraticalliance"/>
===[[印度]]===
中印軍事關係的緊張主要在於对双方争议边界问题,以及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援助。[[1998年]]5月,[[印度]]國防部長[[喬治.費爾南德斯]]在印度進行[[核試驗]]後,宣揚「[[中國]]是印度潛在的頭號威脅」的言論。及後,費爾南德斯本人和其後任逐漸收回這種說法,表示要和中國友好,但印度军事部署的加强,被各界军事家认为是针对中国和巴基斯坦


===[[印度]]===

中印軍事關係的緊張主要在於对双方争议边界问题,以及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援助。[[1998年]]5月,[[印度]]國防部長[[喬治.費爾南德斯]]在印度進行[[核試驗]]後,宣揚「[[中國]]是印度潛在的頭號威脅」的言論。及後,費爾南德斯本人和其後任逐漸收回這種說法,表示要和中國友好。
==军事实力==
*主条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
[[File:Chinese Defense Budgets and Estimates of Total Related Expenditures.PNG|thumb|中国军费的增长情况,来自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
*'''可服兵役人数''':男性年龄18-49岁: 400,956,265(2008年)
*'''兵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包括陆、海、空以及[[第二炮兵]]([[战略导弹]]部队))为2,296,861人,拥有230万兵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世界上最大的常备军。加上被视为[[准军事部队]]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兵力(包括内卫、消防、边防、警卫、黄金、森林、水利等警种)1,233,708人(数据发布日期为2005年6月27日,《第62531期军参》),中国正规军事武装力量总人数为3,530,569人,另外不脱产的[[预备役]]以及[[民兵]]部队亦被视为中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之一。
*'''军费''':官方公布为256亿美元(2004年),2006年以来的最近6年,中国军费开支年增幅分别为14.7%、17.8%、17.5%、18.5%、7.5%和12.7%。2011年军费开支为6031亿元(约1000亿美元),世界第二名仅次于美国。<ref>[http://milexdata.sipri.org/result.php4 The SIPRI Military Expenditure Database],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ref>


==中國共產黨[[威權主義]]與中國威脅論==
==中國共產黨[[威權主義]]與中國威脅論==

2012年3月3日 (六) 07:07的版本

中國威脅論(此處「中國」皆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乃國際關係上一種訴諸對中國採取圍堵(英語:Containment)的說法,始於後冷戰時代各國裁減軍備之際,中國因改革開放後大舉擴充軍備,特別在於海空軍在東海南海的聯合作戰能力,相關國家產生的憂慮與質疑,此質疑於1995年因南海問題及對台灣領海試射飛彈達到高峰。基於民主和平論,中共一黨專制、迫害人權的不民主政體更強化這種印象。[1][2][3] 然近年來东南亚国家联盟國家、美日等國的實際作為並非圍堵,而是一些防範及牽制。而中國官方則一再宣揚其外交理念,希望可藉此弭平國際上可能的「中國威脅論」,而不正面從中國軍備發展上解除關於中國威脅論的疑慮。[4]

相關各國對「中國威脅論」的態度

時至今日,在不同的地區和國家在冷戰後,對「中國威脅論」有不同程度的加強或減弱。

中華民國政府於1987年解除戒嚴後,隨著開放探親等措施,兩岸關係日趨緩和;但是,首先是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的千島湖事件等都讓台灣民眾普遍對中共的觀感不佳;而後95-96台海飛彈危機乃中華人民共和國1995年7月以飛彈試射威脅台灣,對後冷戰裁減軍備的國際社會是一大警訊,不但兩岸關係日趨緊張,而世界各國也出現圍堵中國的主張。

近年來,儘管台灣歷經對中華民國憲法的修訂,已終止動員戡亂,不再視中國共產黨為叛亂敵人,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常以台灣人無法接受的方式談論關於對日抗戰、國共內戰、中華民國政府、民主化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獨立運動的看法與立場,並不斷以武力展示恫嚇並在外交上打壓台灣。許多大陸人只會複述中共觀點,使得台灣人由厭惡中國政府變成厭惡中國政府與中國人。

特別是1995年1996年第一次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接選舉前的飛彈試射,那時剛經過六四事件千島湖事件的台灣,具象化「中國威脅論」的實在性,使「中國威脅論」迄今仍影響台灣政治。近年來,中國共產黨仍堅持一黨執政人權問題(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狀況)被普遍認為在奧運後繼續惡化、以及不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並部署約兩千枚對準台灣的導彈[5][6],這些都讓中華民國政府和許多台灣人民對中共政權的力量崛起擔心、警覺及反感。

立法院院長王金平表示,台灣面對中國軍事崛起的威脅,應更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強化與美日同盟、持續建立自我防衛的力量,以維護台海和平與亞太區域安全。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認為「兩岸關係的改善與穩定,主要取決於中國是否走向民主,中國的民主化一直影響了兩岸的進程跟台海關係穩定。民主與人權是台灣最重要的資產,台灣更應積極的在中國民主進程上,助其一臂之力。她認為只有中國民主化,雙方才可能在相同制度的基礎上,穩定的互惠往來。」[7]

新加坡在1995年5月13日前往北京某國際企業年會演說時,就道出國際的矛盾心態—一方面視中國為商機,另一方面又是威脅。經媒體的報導後,「中國威脅論」更廣為流傳,特別在當時1995年2月中國和菲律賓(與新加坡同為東南亞國協會員)的背景下,中國當時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正式駁斥該「中國威脅論」的說法,指「中國永不威脅或侵略別國」。近年來,新加坡的中國威脅論有淡化的走向。

2010年起,東南亞多國與中國在南海的爭端升高,更促使這些國家合作對抗軍力不斷增長的中國。日本、韓國已及東盟各國對中共紛紛採取更加防範的態度,並主動轉向美國,尋求保護。美國也順勢加強了與這些亞洲盟友的軍事互動與同盟關係。[8]

在後冷戰的背景下,1991年12月13日紐約時報》專欄作家Leslie H. Gelb撰寫題為「Breaking China Apart」(分裂中國)的文章;後有Charles Krauthammer在1995年7月31日的《時代週刊》(Vol.146,Iss. 5)撰文「Why we must contain China」(為何我們必須圍堵中國)。中國解放軍少將朱成虎的對美核武言論曾引起很大的爭議。

中國威脅論新保守主義很流行。他們的想法是,美國有特別責任領導別的國家到一個民主的將來,也覺得美國必須當世界唯一的超權國家。但是在整個的美國保守運動,中國威脅論是有爭議。美國「商業界反對這個思潮,認為貿易文化接觸會對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有利。

2005年12月22日,屬於鷹派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發言:「中國正成為威脅。」這是小泉歷屆內閣首次有閣僚在公開場合提出「中國威脅論(中國脅威論)」。安倍晉三亦表示,過去20年來,中國軍費快速增長,目前已達約20倍之多,特別是最近中國海軍力量的增長更為顯著。想要以力服人的行為,不只是增加巨額的財政負擔,也會使其失去區域各國的信賴。[7]

中印軍事關係的緊張主要在於对双方争议边界问题,以及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援助。1998年5月,印度國防部長喬治.費爾南德斯在印度進行核試驗後,宣揚「中國是印度潛在的頭號威脅」的言論。及後,費爾南德斯本人和其後任逐漸收回這種說法,表示要和中國友好。

中國共產黨威權主義與中國威脅論

有些觀點認為「中國威脅」是來自於中國共產黨自身的威權主義顯示出的「不友好」,特別是將美國視為霸權主義反美情緒鼓動上,藉以排斥國內政體民主化。國際關係學者普遍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尋求內政專制合法性的一種外交表現。[9][10]

中國海外民主人士則主張,中國威脅論並非本質上的愛國主義對抗霸權主義,而是中國共產黨政權繼續一黨專政的藉口。民主憲政、保障人權的中國將是充滿人道關懷的國家,而中國威脅論自然會弭平。[11]中國的問題不是崛起不崛起的問題,而是:一個非民主與不尊重人權的國家的強大是對世界和平的威脅。[12]

其实从美国对能源国家的控制,对他国武装出售军火以加剧生灵涂炭,对他国的入侵和颠覆政权的表现来讲,已是不尊重他国民主和自由的行为。不符合美国利益及遭到压制、打击,甚至绕开联合国,拒绝其他国家对局势表态,已为霸权主义。 若讨论中国共产党所谓一党“专制”,那么请看已有的一国两制,以及一直以来对台湾政权回归后的计划态度。试问,哪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允许共产主义治理的组成部分存在其国内? 关于自由、人权,难道种族歧视(美国社会针对有色人种的歧视,法国针对吉普赛人的驱逐),引导他国民族分裂就是对自由和人权的尊重? “中國的問題不是崛起不崛起的問題,而是:一個非民主與不尊重人權的國家的強大是對世界和平的威脅。”——反观,一个“民主与尊重人权”的强大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及其军事盟友,对世界和平就没有威胁了吗?那么一直以来的战争是谁发动的?中平民的伤亡该由谁来负责?

資料來源

  1. ^ 劉曉波與中國崛起的選擇, 世界新聞網, October 17, 2010
  2. ^ 雷根智囊惠勒:中國獨裁政權威脅區域穩定, 大紀元, 12/21/2005
  3. ^ 民主是和平的真正保障,北京之春,2005年12月22日
  4.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3月1日外交部就「中國威脅論」和中日關係等答問. 
  5. ^ 我軍方研判 中對台導彈 明年達1800枚, 自由電子報, 2011-5-20
  6. ^ 國防部:中國對台飛彈年底達1960枚, 自由電子報, 2010-7-18
  7. ^ 7.0 7.1 防中國軍事威脅 台應強化美日同盟,大紀元,2011年09月08日
  8. ^ 美國政策重點轉向亞太 直指中共,新唐人,2011年10月23日
  9. ^ He, Baogang; Yingjie Guo. Nationalism, National Identity and Democratization in China. 2000. 
  10. ^ Downs, Erica Strecker; Philip C. Saunders. Legitimacy and the Limits of Nationalism. International Security. 1998, 23 (3): 114–146 [2007-10-03].  已忽略未知参数|month=(建议使用|date=) (帮助)
  11. ^ 劉宗正. 中國威脅論. 10.  已忽略未知参数|month=(建议使用|date=) (帮助);
  12. ^ 蔡詠梅:中國威脅論得到證實,2010-02-02

關連項目

相反觀點

外部連結

認同中國威脅論

反駁中國威脅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