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修订间差异
Anson888free(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Silvermetals(留言 | 贡献) 調整格式;過多粗體 |
||
第1行: | 第1行: | ||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是[[香港政府]]為了培養學生品德和國民質素,加深學生對國家認識及國民身份認同,2011年5月5日推出「'''[http://www.hkuga-ef.org.hk/media/2011-04-16/Curriculum%20guide%200505_2011.pdf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諮詢稿]'''」,以培養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此科建議列為必修,不設[[公開試]],只有校內評核。學習階段分為小一至小三、小四至小六、中一至中三、中四至中六,有五個生活範疇:依次為個人、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 |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是[[香港政府]]為了培養學生品德和國民質素,加深學生對國家認識及國民身份認同,2011年5月5日推出「'''[http://www.hkuga-ef.org.hk/media/2011-04-16/Curriculum%20guide%200505_2011.pdf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諮詢稿]'''」,以培養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此科建議列為必修,不設[[公開試]],只有校內評核。學習階段分為小一至小三、小四至小六、中一至中三、中四至中六,有五個生活範疇:依次為個人、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 |
||
== 爭議及批評 == |
== 爭議及批評 == |
||
由於政府對此科目的解釋並不清楚,而且科目內容大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及[[中共]]多年的成就, |
由於政府對此科目的解釋並不清楚,而且科目內容大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及[[中國共產黨|中共]]多年的成就,避開爭議性的內容(如{{Breaklink|六|四|事|件}}),所以香港市民、家長、教師、學者及民主派議員都對此科都持懷疑的態度,認為此科目只是一件政治洗腦工具。<ref name="B1">{{Cite web|url=http://hongkongmacao.dwnews.com/big5/news/2011-05-19/57732928.html|title=香港人憂國民教育淪為中共洗腦工具|publisher=《多維新聞》|year=2011|accessdate=2011-5-19}}</ref> |
||
[[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長[[郝鐵川]]在[[微博]]更承認,推動 |
[[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長[[郝鐵川]]在[[微博]]更承認,推動國民教育就是要向學生[[洗腦]]。使香港巿民更認為推動國民教育是另有作為。<ref>{{Cite web|url=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13235146/article-%E6%B4%97%E8%85%A6%E6%98%AF%E5%9C%8B%E9%9A%9B%E6%85%A3%E4%BE%8B%EF%BC%9F?instance=iNews|title=洗腦是國際慣例?|publisher=《世界新聞網》|year=2011|language=zh-tw|accessdate=2011-6-12}}</ref> |
||
==== 各界持份者的評價 ==== |
==== 各界持份者的評價 ==== |
||
===== 學生 ===== |
===== 學生 ===== |
||
有香港學生認為 |
有香港學生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內容不清楚,表示若增加這科目會感到壓力並認為不會透過此科目更了解中國國情。更有學生認為自己國民身份的認同不會因這科目而提升。<ref name="A1">{{Cite web|url=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art_main.php?&iss_id=20110818&sec_id=6996647&art_id=50033770|title=志強時評:7成學生自認香港人唔清楚國民教育科|publisher=《[[太陽報]]》|year=2011|language=zh-tw|accessdate=2011-8-18}}</ref> 又批評國民教育科與現有[[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新學制]][[通識]]科內容重疊及當局從未諮詢學生意見,擔心會成[[洗腦]]科目,令學生失去批判思考。<ref>{{Cite web|url=http://hk.news.yahoo.com/%E4%B9%9D%E5%8D%81%E5%BE%8C%E9%81%8A%E8%A1%8C%E5%8F%8D%E5%9C%8B%E6%B0%91%E6%95%99%E8%82%B2-223000685.html|title=九十後遊行反國民教育|publisher=《YAHOO!新聞》|year=2011|language=zh-tw|accessdate=2011-8-6}}</ref> 多名在[[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也認為國民教育是多餘,更於2011年參加[[七一遊行]]反對國民教育。<ref>{{Cite web|url=http://hk.news.yahoo.com/%E4%BA%94%E5%84%AA%E5%A5%B3%E7%8B%80%E5%85%83%E5%9C%93%E5%8A%8D%E6%A9%8B%E5%A4%A2-220840474.html|title=五優女狀元圓劍橋夢|publisher=《YAHOO!新聞》|year=2011|language=zh-tw|accessdate=2011-7-1}}</ref> |
||
===== 家長 ===== |
===== 家長 ===== |
||
有家長認為科目內容範疇太大,家長指子女會對增設此科目感到不滿,更認為此科是單純或包含 |
有家長認為科目內容範疇太大,家長指子女會對增設此科目感到不滿,更認為此科是單純或包含政治的任務。<ref name="A1"/> 有家長认为,此课程有洗腦效果,只是宣傳國家好的一面,不夠客觀。亦有家長說,若一定要推行,亦應包括{{Breaklink|六|四|事|件}}及{{Breaklink|艾|未|未}}事件,由學生自行分辨是非對錯。<ref>[http://rthk.hk/rthk/news/expressnews/20110821/news_20110821_55_778636.htm 多個團體遊行要求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ref> |
||
===== 教師 ===== |
===== 教師 ===== |
||
據[[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香港教育協會]]的調查結果,有七成的受訪教師反對在中小學加設必修的 |
據[[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香港教育協會]]的調查結果,有七成的受訪教師反對在中小學加設必修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六成七教師擔心新學科會成為“[[洗腦]][[教育]]”, 將政治凌駕於教育理念。有教師又認為國民教育課堂分配的時間太少,在短時間內把書本的知識[[應試教育|填鴨式]]地塞進學生的腦袋裡,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掌握諮詢,那就像被洗腦一樣。老師方面,他們本來手頭上就有很多的工作,譬如行政,和他們本身任教的專科,如果要他們在培訓不夠的情況下,毫無準備地去接手新課程,那麼學生就得不到高質量的教育,整個事情可能會弄巧成拙。<ref>{{Cite web|url=http://hk.news.yahoo.com/%E4%B9%9D%E5%8D%81%E5%BE%8C%E9%81%8A%E8%A1%8C%E5%8F%8D%E5%9C%8B%E6%B0%91%E6%95%99%E8%82%B2-223000685.html|title=九十後遊行反國民教育|publisher=《德国之声中文网》|year=2011|language=zh-cn|accessdate=2011-8-10}}</ref> |
||
===== 學者 ===== |
===== 學者 ===== |
||
部份學者對國民教育科亦持保留態度。[[梁亦華]] |
部份學者對國民教育科亦持保留態度。[[梁亦華]]以[[結構功能主義]]分析,認為國民教育科的推行者較傾向國民教育的[[社會化]]功能(education for socialization),多於促進[[民主]]的功能(education for democracy)。課程大綱中亦過於強調體制所期待的價值觀、規範或信念,而較忽略批判思考的訓練。<ref>[http://frankie-leung.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html 梁亦華(2011.12.10)︰國民教育隱含的教育哲學,《信報財經新聞》,A19]</ref> |
||
此外,國民教育科的必要性亦成疑,因新高中的通識科含有「現代中國」、「今日香港」及「全球化」單元,已代表了香港人身份認同的三角平衡,已能容讓學生從「國家身份」與「國際身份」之間的種種衝突發展批判思考能力。<ref>[http://frankie-leung.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html 梁亦華(2011.6.29)︰推行國民教育的必要性,《明報》,D08]</ref> |
此外,國民教育科的必要性亦成疑,因新高中的通識科含有「現代中國」、「今日香港」及「全球化」單元,已代表了香港人身份認同的三角平衡,已能容讓學生從「國家身份」與「國際身份」之間的種種衝突發展批判思考能力。<ref>[http://frankie-leung.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html 梁亦華(2011.6.29)︰推行國民教育的必要性,《明報》,D08]</ref> |
||
===== |
=====民主派人士===== |
||
民主派議員說,立法會每年就勿忘“[[六四]]”議案舉行辯論對香港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國民教育機會。他們認為[[六四事件]]也是重要的 |
[[香港泛民主派|泛民主派]]議員說,立法會每年就勿忘“[[六四]]”議案舉行辯論對香港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國民教育機會。他們認為[[六四事件]]也是重要的國民教育,應加入國民教育科。但課程指引諮詢文件沒有提到教師是否可以講授1989年發生的六四事件和[[中共]][[一黨專政]]等重大話題。<ref name="B1"/> |
||
===== |
=====建制派議員及[[香港政府]]===== |
||
建制派議員均對推行 |
[[香港親建制派|親建制派]]議員均對推行國民教育課程表示支持。<ref>http://hk.epochtimes.com/11/6/17/138495.htm|title=議員憂國民教育洗腦動議被否決</ref> |
||
{{main|1=謝凌潔貞#評論「六四」及爭議|l1=謝凌潔貞有關評論「六四」及爭議}} |
{{main|1=謝凌潔貞#評論「六四」及爭議|l1=謝凌潔貞有關評論「六四」及爭議}} |
||
而[[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在一個中學畢業禮上演講,指如果擔心國民教育科「洗腦」是對香港、對自己沒信心;又暗示 |
而[[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在一個中學畢業禮上演講,指如果擔心國民教育科「洗腦」是對香港、對自己沒信心;又暗示六四、艾未未等事件是「歷史長河的沙沙石石」。<ref>http://www.hkptu.org/national_edu/special2011/calender.htm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事件簿</ref> |
||
== 參考 == |
== 參考 == |
2012年3月13日 (二) 20:08的版本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是香港政府為了培養學生品德和國民質素,加深學生對國家認識及國民身份認同,2011年5月5日推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諮詢稿」,以培養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此科建議列為必修,不設公開試,只有校內評核。學習階段分為小一至小三、小四至小六、中一至中三、中四至中六,有五個生活範疇:依次為個人、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
爭議及批評
由於政府對此科目的解釋並不清楚,而且科目內容大多是中國及中共多年的成就,避開爭議性的內容(如Template:Breaklink),所以香港市民、家長、教師、學者及民主派議員都對此科都持懷疑的態度,認為此科目只是一件政治洗腦工具。[1] 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長郝鐵川在微博更承認,推動國民教育就是要向學生洗腦。使香港巿民更認為推動國民教育是另有作為。[2]
各界持份者的評價
學生
有香港學生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內容不清楚,表示若增加這科目會感到壓力並認為不會透過此科目更了解中國國情。更有學生認為自己國民身份的認同不會因這科目而提升。[3] 又批評國民教育科與現有新學制通識科內容重疊及當局從未諮詢學生意見,擔心會成洗腦科目,令學生失去批判思考。[4] 多名在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也認為國民教育是多餘,更於2011年參加七一遊行反對國民教育。[5]
家長
有家長認為科目內容範疇太大,家長指子女會對增設此科目感到不滿,更認為此科是單純或包含政治的任務。[3] 有家長认为,此课程有洗腦效果,只是宣傳國家好的一面,不夠客觀。亦有家長說,若一定要推行,亦應包括Template:Breaklink及Template:Breaklink事件,由學生自行分辨是非對錯。[6]
教師
據香港教育協會的調查結果,有七成的受訪教師反對在中小學加設必修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六成七教師擔心新學科會成為“洗腦教育”, 將政治凌駕於教育理念。有教師又認為國民教育課堂分配的時間太少,在短時間內把書本的知識填鴨式地塞進學生的腦袋裡,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掌握諮詢,那就像被洗腦一樣。老師方面,他們本來手頭上就有很多的工作,譬如行政,和他們本身任教的專科,如果要他們在培訓不夠的情況下,毫無準備地去接手新課程,那麼學生就得不到高質量的教育,整個事情可能會弄巧成拙。[7]
學者
部份學者對國民教育科亦持保留態度。梁亦華以結構功能主義分析,認為國民教育科的推行者較傾向國民教育的社會化功能(education for socialization),多於促進民主的功能(education for democracy)。課程大綱中亦過於強調體制所期待的價值觀、規範或信念,而較忽略批判思考的訓練。[8]
此外,國民教育科的必要性亦成疑,因新高中的通識科含有「現代中國」、「今日香港」及「全球化」單元,已代表了香港人身份認同的三角平衡,已能容讓學生從「國家身份」與「國際身份」之間的種種衝突發展批判思考能力。[9]
民主派人士
泛民主派議員說,立法會每年就勿忘“六四”議案舉行辯論對香港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國民教育機會。他們認為六四事件也是重要的國民教育,應加入國民教育科。但課程指引諮詢文件沒有提到教師是否可以講授1989年發生的六四事件和中共一黨專政等重大話題。[1]
建制派議員及香港政府
而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在一個中學畢業禮上演講,指如果擔心國民教育科「洗腦」是對香港、對自己沒信心;又暗示六四、艾未未等事件是「歷史長河的沙沙石石」。[11]
參考
- ^ 1.0 1.1 香港人憂國民教育淪為中共洗腦工具. 《多維新聞》. 2011 [2011-5-19].
- ^ 洗腦是國際慣例?. 《世界新聞網》. 2011 [2011-6-12] (中文(臺灣)).
- ^ 3.0 3.1 志強時評:7成學生自認香港人唔清楚國民教育科. 《太陽報》. 2011 [2011-8-18] (中文(臺灣)).
- ^ 九十後遊行反國民教育. 《YAHOO!新聞》. 2011 [2011-8-6] (中文(臺灣)).
- ^ 五優女狀元圓劍橋夢. 《YAHOO!新聞》. 2011 [2011-7-1] (中文(臺灣)).
- ^ 多個團體遊行要求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 ^ 九十後遊行反國民教育. 《德国之声中文网》. 2011 [2011-8-10] (中文(中国大陆)).
- ^ 梁亦華(2011.12.10)︰國民教育隱含的教育哲學,《信報財經新聞》,A19
- ^ 梁亦華(2011.6.29)︰推行國民教育的必要性,《明報》,D08
- ^ http://hk.epochtimes.com/11/6/17/138495.htm%7Ctitle=議員憂國民教育洗腦動議被否決
- ^ http://www.hkptu.org/national_edu/special2011/calender.htm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事件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