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Qwert7511/沙盒: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CommonsDelinker留言 | 贡献
移除Wang02.jpg,已被Jcb刪除:per c:Commons:Deletion requests/Files uploaded by Qwert7511
Qwert7511留言 | 贡献
第1行: 第1行:
{{Infobox_Person
'''王英信美術館'''(Wang Ying Hsin Art Museum)為雕塑家王英信(Wang Ying Hsin)親手設計而成,1993年建置於南投縣九九峰中潭公路旁山坡地上<ref>{{Cite web|url=http://www.wang-art.com.tw/edcontent.php?lang=tw&tb=1|title=關於王英信美術館|accessdate=2016-11-19|publisher=王英信美術館}}</ref>, 2007年12月9日正式開放園區。<ref>{{Cite web|url=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73577|title=打造18年 王英信雕塑園區將開放|accessdate=2016-11-19|publisher=自由時報}}</ref>隔年1月業經文建會評鑑,正式核定為南投縣唯一的私人美術館和地方文化館。<ref>{{Cite web|url=http://www.wang-art.com.tw/edcontent.php?lang=tw&tb=1|title=關於王英信美術館|accessdate=2016-11-19|publisher=王英信美術館}}</ref>
| name = 王英信<br><small>''Wang Ying Hsin''<small>
<references />
| image name =
__FORCETOC__
| width = 250px
|出生年份 = 1949
|国籍 = {{ROC}}
|父母 =
|配偶 = [[黃碧雲]]
|兒女 = 長女:王錦梅(約{{age|1979|0|0}}歲)<br>長子:王雄國(約{{age|1984|0|0}}歲)<br>次女:王百櫻(約{{age|1987|0|0}}歲)<br>
| past =
*榮譽紀錄
**1984-1992省展、國展、台陽展雄獅新人獎、中部美展等受獎
**1985中華民國當代美展邀請展
**1986獲法國春季沙龍入選、獲日本國際現代美展銀牌獎
**1987獲日本國際現代美展金牌獎
**1988省立美術館開館邀請展
**1988-1989獲台陽美展金牌獎
**1991-1995獲日本日展(帝展)入選三次,日雕展入選兩次
**1994獲法國藝術家沙龍國家榮譽獎
**1995於台灣省立美術館個展、獲法國獨立沙龍入選
**1996獲台陽美展楊三郎美術館獎、獲法國東季沙龍入選
**1997於國立國父紀念館個展
*任職紀錄
**曾受聘日本及國內美展評審委員、公共藝術設置案徵選委員
**曾任[[台中私立僑泰工家職校]]美工科教師
**現任[[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兼任教授、[[朝陽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

'''王英信''',1949年生,[[台中縣]]人,高中時期為拳擊選手,在拳擊老師[[白英一]]的指導下,以拳擊的體育成績保送[[台中體專]]。而後在學期間拿下3屆全國輕甲級冠軍,7次代表台灣出國參賽。<ref name="從拳擊到雕塑 王英信雙手打出一片天">[http://www.epochtimes.com/b5/9/6/12/n2556253.htm 從拳擊到雕塑 王英信雙手打出一片天]</ref> 23歲時因為興趣而投入雕塑創作。<ref>[http://edushare.sclub.com.tw/viewthread.php?tid=9042 不當拳擊手 王英信雕出生動人像],聯合報(2016/11/24)。</ref>早期創作風格趨向傳統宗教類別,之後持續自行研修並專精於人體寫實姿態。{{or|在素材選擇上,王英信喜愛使用黏土,金屬(銅),偶爾也嘗試石雕,企圖在表現手法上,能發揮各種素材的特性;對大型作品能表現宏偉的氣魄;但對於小型的作品,卻也能表現出精巧、細緻的一面。他對作品的要求,從意念的確定,泥塑、翻模、複製、整修、著色都要求嚴謹、完美無缺。}}<ref>倪朝龍,王英信雕塑展頁2(1995/1月)。</ref>

王英信1993年在[[南投縣]]九九峰[[中潭公路]]旁山坡地上<ref>[http://www.wang-art.com.tw/edcontent.php?lang=tw&tb=3&id=3 認識王英信],王英信美術館網站(2016/11/24)。</ref>創建了一座戶外雕塑園區─[[王英信美術館]],於2007年12月9日正式開放園區。其代表作有「夏日」、「永恆」、記錄早期知名的三位畫家「臺展三少年」及替前總統[[李登輝]]所創作的「奪標」等<ref name="從拳擊到雕塑 王英信雙手打出一片天" />,皆為[[王英信美術館]]內的著名作品。王英信曾獲日本國際現代美展金牌獎、法國藝術家沙龍國家榮譽獎,而1991年至1994年[[日本日展]] (帝展)共接連入選三次,在2000年更因[[日本日雕展]]入選兩次而獲推薦免審查作家。過去曾受聘日本及國內美展評審委員、公共藝術設置案徵選委員;現任職於[[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兼任教授、[[朝陽科技大學]]兼任教授。<ref name="關於王英信美術館">[http://www.wang-art.com.tw/edcontent.php?lang=tw&tb=1]</ref>

==成長經歷-拳擊選手生涯至轉換人生跑道==
王英信高中時期是拳擊選手,高中畢業後保送進入[[台中體專]]。就學期間佳績頻傳,拿下3屆全國輕甲級冠軍,7次代表台灣出國參賽,成為一名國內外皆知曉的拳擊國手。但王英信發覺自己對於雕塑更有興趣,於是在23歲時從體育界引退,轉換跑道從事雕塑創作。<ref name="雕塑名家王英信 永遠的奪標手">李詩云,雕塑名家王英信 永遠的奪標手,(2015,12月)。</ref>

剛踏入雕塑界的王英信,早期創作走向是應用雕塑,他為了累積日後純藝術創作的基礎因此決定先接受客製化委託製作。在這段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宗教藝術神像和客製化景觀雕塑,神像類別創作對象有:觀世音菩薩、韋馱護法、濟公、武聖關公及中壇元帥...等等,而其中位於[[台南]][[新營]]太子宮的中壇元帥青銅鑄作更是廣為人知,因為此銅像被安置的地方總高度達112台尺而被冠上「世界最高中壇元帥」的稱號<ref name="元帥">台南新營有尊大神像,自由時報(79.12.15)</ref>;客製化景觀雕塑部分為龍發堂雕塑群像「白癡的歲月」及高雄錫安山的「天使」較為著名,王英信為了替龍發堂裡面的患者塑形人像,他特地實地探訪並與患者們共住一個星期,藉以觀察創作對象的生活而塑造出更真實細膩的作品。<ref name="龍發堂">杜鵑窩內 捏塑脫序靈魂,中國時報(79.12.29)</ref>王英信從1983年開始就在國內到處參展比賽,他首度參加台陽美展便獲得佳作,1986年作品「迴」更是獲台陽美展銅牌,之後藉由參加全省美展、國展獲得的亮麗成績及到處接受委託製作,讓越來越多人知曉王英信這個名字<ref name="雕塑名家王英信 永遠的奪標手" />,使非藝科班王英信35歲時得以逐步在國內舞台嶄露頭角。

==轉型經歷-一步一腳印,闖出海外名堂==
1980年代後期[[楊英風]]前輩曾向王英信提點道:「大凡藝術工作者在掌握了技巧的難度之後,緊接著所需突破的瓶頸便是真正面對藝術奧義的核心─風格塑造。」<ref name="王英信雕塑個展">楊英風 序,王英信雕塑個展,頁1(1988/7月)</ref>這番話使王英信意識到,在突破技術層面後的新挑戰便是自我風格的養成,於是他開始將向外琢磨的寫實逐步與心靈層面的探索融為一體,經過此番洗禮使他的創作價值理念逐漸成形,塑造出許許多多富含寓意及故事性的雕塑作品。經過蛻變後,王英信決心擴大自己的視野,將作品寄送海外參加國際競賽,1987年作品「夏日」便獲日本國際現代美術協會展金牌大賞獎,並受推薦參加1988韓國奧運國際美展;1994年作品「無言」,獲法國藝術家沙龍國家榮譽獎,作品中女人肥碩的體態忠實呈現出現代社會人們的膨風心態,反映出人們那愛慕虛榮的扭曲價值觀。王英信在這時對於人心及人性的描寫已是駕輕就熟,風格的呈現經歷蛻變後已脫胎換骨邁向格高韻聖的進境。而之後更是因為連續三次入選日本美術展覽會及日雕展而獲以免審查作家身分參展之殊榮,自此讓王英信揚名於國際並奠定了其藝壇地位。<ref name="雕塑名家王英信 永遠的奪標手" />

==迄今-建立屬於自己的天地==
1993年為追逐藝術的理想和夢想,王英信選擇了[[南投縣]]藝術家聚集的藝術大道--[[九九峰]]中潭公路旁這塊山坡地定居下來,開始著手將占地約三公頃的土地,規畫成一個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創作和展覽、作品和大自然充分結合在一起的雕塑園區--[[王英信美術館]]。[[王英信美術館]]於2008年1月業經文建會評鑑,正式核定為南投縣唯一的私人美術館和地方文化館。<ref name="關於王英信美術館" />雕塑園區內陳列了王英信一百餘件作品,如最具代表性5公尺高的『亨利摩爾紀念頭像』、4.2公尺高的『夏日、吶喊』、2.2公尺高的『李前總統登輝先生奪標人像』及前輩畫家楊三郎作畫的全身塑像……等,每件作品都是展現人性和生命之美的代表創作,每件作品都表達了他對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的情感與認知。頁面文字。<ref>[http://travel.nantou.gov.tw/scenic.aspx?id=353 王英信美術館],走進南投(2016/12/15)。</ref>王英信:「成立地方文化館,除了展現本土藝術的特色,喚起鄉土情感的記憶外,更為了下一代的美術教育與經驗傳承。」

==風格的呈現,看見社會的不同面貌==
王英信的創作風格擁有人體和人物兩大類,他的人體製作講求肌理及身體的動態,把動作進行中的瞬間變化掌握住,從雕塑中看到持續的動勢。<ref>藝評家謝里法教授,推薦書(2007/6/21)。</ref>關於「舞蹈系列」的創作思考,他一方面想為舞者稍縱即逝的動感留下瞬間的永恆,另一方面是記錄每一段身、心、靈協調的肢體語彙;紀錄動感體態的力與美。王英信:「舞者的臉部表情與柔嫩肌膚創作,在細緻中呈現最美的喜悅;在舒暢裡留下最動人的流線體,或許有人會說:這是達到主觀意識的完全融合與昇華。」<ref>王英信,塑英雄,頁3(2010,5月)。</ref><br />

人物風格的創作,他多偏向於寫實而不浮誇,探索人性的心靈活動及生命每一階段的成長面貌向來是王英信偏好的創作題材。他塑造的人體型態並不會只侷限創作年輕玲瓏的體態,而會為各種年齡、情境的人體來展現另一種美,因為他認為無論是誇張的或渾厚的或圓潤的體態,皆是呈現真實和虛幻的社會現象。他從幼兒、青年、老年的體態中,表現圓潤豐腴、健康的造型;細膩的肌理處理,臉部表情的表達來達到主觀意識的表現。<ref name="倪朝龍">倪朝龍,王英信,頁6(1996,2月)。</ref>像是作品「永恆」,細膩刻劃出身體在歲月流逝下的痕跡,呈現出彷彿老去的只是身軀,但靈魂之美與歲月靜好卻是永恆的感悟。<ref name="雕塑名家王英信 永遠的奪標手" /><ref>鍾瑞國,塑英雄,頁1(2010,5月)。</ref>「溫馨親情系列」,1986年入選法國春季沙龍的「慈」到「牧童與牛」到1993年入選日本日雕展的「親情」,展現出台灣鄉土精神、民俗風格,母子表情傳神,塑造特性濃厚;平實中顯現出王英信底子深厚的寫實功力。1988年台陽美展金牌獎的「鬥風」、1991年第23回日展入選的「望」至1992年入選第24回日展的「鬆弛」表現出相當學院的實力外,更能做時代性的反映、人間性、社會性的詮釋,有著獨特的品味。<ref name="倪朝龍" />國家文藝獎評審委員蒲添生曾道:『王英信雕塑的特色在於他對人體肌膚柔嫩的感受,尤其是對肥胖女性肌膚的表達更去特色。近代雕塑之父羅丹,所塑造的「老娼婦」提出了一個廣闊的視野,那就是「美無所不在」。他認為乾的老者亦能使觀者為之動容,而不只是輕溫美貌才值得歌頌的看法。現在王英信的人體雕塑特色亦可作為這個觀點的再佐證。』<ref>蒲添生,王英信雕塑個展,頁2(1997,3月)。</ref>

==重要紀事年表==
*1977~1988年:製作宗教藝術類的作品。
*1982年:受邀參展於中華民國美術發展展覽。
*1983年:首度參加台陽美展獲得佳作。
*1986年:
**作品「迴」獲台陽美展銅牌。
**作品「慈」、「悠」獲法國春季沙龍入選。
**作品「吶喊」獲日本國際現代美展銀牌獎。<ref>日本大賞獎 王英信「夏日」奪魁,中華日報77.1.4。</ref>
**作品「勁」獲日本國際現代美展入選。
*1987年:
**作品「夏日」獲日本國際現代美術協會展金牌大賞獎,並受推薦參加1988韓國奧運國際美展。<ref>夏日的喜悅,聯合報77.1.4。</ref>
**作品「望」獲五十一屆台陽美展金牌獎並受邀於法國巴黎雙年美展展出。<ref name="王英信雕塑個展" />
**作品「默」入選日本亞細亞國際美展。<ref name="王英信雕塑個展" />
*1988年:開始受委任製作文學家賴和先生、攝影家郎靜山先生、美術家楊三郎先生、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先生、李總統登輝先生,等人物銅像。<ref>[http://www.wang-art.com.tw/王英信美術館],認識王英信。</ref>
*1989年:
**應聘任第五十六回日本神奈川縣展「文部大臣賞」選考委員。
** 作品「鬥風」第五十二屆[[台陽美展金牌獎]]。
*1990年:
**製作攝影大師[[郎靜山]]百歲人瑞紀念塑像。
**[[台南縣]][[新營市]]太子宮委任創作中壇元帥銅像。<ref name="元帥" />
**為高雄龍發堂的精神病患創作一百零七尊人像,耗時將至八個月。<ref name="龍發堂" />
*1991年:
**受邀設計永信杯排球賽勝利獎盃。<ref>永信杯排球賽明開打,民生報80.10.17。</ref>
**作品「望」入選第二十三回日本美術展覽會。
*1992年:作品「鬆弛」入選第二十四回日本美術展覽會。
*1993年:
**作品「親情」入選第二十三回日雕展。
**受邀設計台灣省國小運動會藝術獎盃<ref>獎盃設計藝術化,民生報82.3.28。</ref>
*1994年:
**作品「春風」入選第二十六回日本美術展覽會,並因三次入選而獲以免審查作家身分參加『日本美術展覽會』。
**作品「無言」、「旋轉」皆獲法國藝術家沙龍國家榮譽獎<ref>無言 旋轉 驚巴黎,中國時報1995.1.17。</ref>
*1995年:
**作品「人生系列」出展於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至美軒。<ref>真實生活赤裸呈現,民生報84.12.14。</ref>
**作品「夏日」獲高雄市立美術館永久典藏。
**作品「晨曦」入選法國獨立沙龍。
**作品「奪標」入選第九十四屆國際美術展覽會,出展於上野公園東京美術館。<ref>分身訪日 李總統雕像東瀛參展,自由時報84.9.30。</ref>
**中華民國拳擊協會委任設計製作亞青杯國際拳擊錦標賽優勝獎盃和獎牌。<ref>王英信設計拳賽獎杯 有創意,中國時報84.12.20。</ref>
*1996年:
**參與台北永和博愛街藝術造街計畫,作品「未完成作品」放置於仁愛公園。<ref>永和藝術動線浮現,民生報85.7.4。</ref>
**作品「回首」入選第二十六回日雕展。
**作品「夏日」於台灣省立美術館永久典藏。
*1997年:於國立國父紀念館舉行雕塑展。
*1998年:
**作品「姿形」入選第二十八回日雕展。
**作品「飆」入選第二十九回日雕展,並因連續三次入選而獲以免審查作家身分參加『日雕展』。<ref name="雕塑家王英信 享譽日本">雕塑家王英信 享譽日本,中國時報89.4.14。</ref>
**於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舉行通識周活動系列-師生雕塑聯展。
**受任製作美術大師楊三郎美術館紀念浮雕。
**受任製作長榮大學耶穌牧羊圖。
*1999年:
**作品「雕塑門風」五十二屆[[台陽美展]]金牌。
**獲中華民國八十七年文藝季台中縣美展-特殊貢獻獎。
*2000年:連續三次入選日雕展而獲以免審查作家身分參加日雕展,且受聘任日雕展評審委員。<ref name="雕塑家王英信 享譽日本" />
*2003年:應聘任[[台灣體育學院]](簡稱台體,現為[[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共同學科助理教授。
*2004年:
**王英信美術館正式開放。<ref>王英信雕塑 首度開放參觀,聯合報93.10.15。</ref>
**作品「舞動人生」系列獲第二十五屆新世紀中興文藝獎-泥塑獎。<ref>王英信獲中興文藝獎,中國時報93.2.11。</ref>
*2006年:
**使用時光倒流的回推手法完成作品「創紀元」,作品參展於台中景薰樓。<ref>台展三少年,王英信重塑英姿自由時報2006.4.29。</ref>
**為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田徑場廣場上的運動圖修復毀損部分,其原作為顏水龍所作。<ref>顏水龍馬賽克壁畫 委專家大修,自由時報2006.2.22。</ref>
*2007年:
**被藝評家謝里法教授推選為台美獎候選人。
**應聘任私立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受聘任中興新村駐村藝術家徵選委員。
*2013年:受任製作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先生紀念銅像。<ref>世新大學 - 校園雕塑 《第55週年校慶》。</ref>
<gallery>
|[[台南新營太子爺雕像]]
|[[日雕展報導]]
|[[作品「奪標」報導]]
|[[作品「夏日」報導]]
|[[作品「望」報導]]
|[[作品「無言」、「旋轉」報導]]
|[[作品「未完成的作品」報導]]
|[[作品「舞動人生」系列]]
</gallery>

==參考資料==
{{reflist|2}}

==參見連結==
*[[王英信美術館]]

== 外部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wang.art2011/?fref=ts 王英信美術館官方網站]
*[https://www.facebook.com/wang.art2011/?fref=ts 王英信美術館Facebook專頁]


== 園區簡介 ==
== 園區簡介 ==

2016年12月31日 (六) 06:50的版本

王英信
Wang Ying Hsin
国籍 中華民國
配偶黃碧雲
儿女長女:王錦梅(約45歲)
長子:王雄國(約40歲)
次女:王百櫻(約37歲)
经历
    • 榮譽紀錄
      • 1984-1992省展、國展、台陽展雄獅新人獎、中部美展等受獎
      • 1985中華民國當代美展邀請展
      • 1986獲法國春季沙龍入選、獲日本國際現代美展銀牌獎
      • 1987獲日本國際現代美展金牌獎
      • 1988省立美術館開館邀請展
      • 1988-1989獲台陽美展金牌獎
      • 1991-1995獲日本日展(帝展)入選三次,日雕展入選兩次
      • 1994獲法國藝術家沙龍國家榮譽獎
      • 1995於台灣省立美術館個展、獲法國獨立沙龍入選
      • 1996獲台陽美展楊三郎美術館獎、獲法國東季沙龍入選
      • 1997於國立國父紀念館個展
    • 任職紀錄

王英信,1949年生,台中縣人,高中時期為拳擊選手,在拳擊老師白英一的指導下,以拳擊的體育成績保送台中體專。而後在學期間拿下3屆全國輕甲級冠軍,7次代表台灣出國參賽。[1] 23歲時因為興趣而投入雕塑創作。[2]早期創作風格趨向傳統宗教類別,之後持續自行研修並專精於人體寫實姿態。在素材選擇上,王英信喜愛使用黏土,金屬(銅),偶爾也嘗試石雕,企圖在表現手法上,能發揮各種素材的特性;對大型作品能表現宏偉的氣魄;但對於小型的作品,卻也能表現出精巧、細緻的一面。他對作品的要求,從意念的確定,泥塑、翻模、複製、整修、著色都要求嚴謹、完美無缺。[原創研究?][3]

王英信1993年在南投縣九九峰中潭公路旁山坡地上[4]創建了一座戶外雕塑園區─王英信美術館,於2007年12月9日正式開放園區。其代表作有「夏日」、「永恆」、記錄早期知名的三位畫家「臺展三少年」及替前總統李登輝所創作的「奪標」等[1],皆為王英信美術館內的著名作品。王英信曾獲日本國際現代美展金牌獎、法國藝術家沙龍國家榮譽獎,而1991年至1994年日本日展 (帝展)共接連入選三次,在2000年更因日本日雕展入選兩次而獲推薦免審查作家。過去曾受聘日本及國內美展評審委員、公共藝術設置案徵選委員;現任職於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兼任教授、朝陽科技大學兼任教授。[5]

成長經歷-拳擊選手生涯至轉換人生跑道

王英信高中時期是拳擊選手,高中畢業後保送進入台中體專。就學期間佳績頻傳,拿下3屆全國輕甲級冠軍,7次代表台灣出國參賽,成為一名國內外皆知曉的拳擊國手。但王英信發覺自己對於雕塑更有興趣,於是在23歲時從體育界引退,轉換跑道從事雕塑創作。[6]

剛踏入雕塑界的王英信,早期創作走向是應用雕塑,他為了累積日後純藝術創作的基礎因此決定先接受客製化委託製作。在這段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宗教藝術神像和客製化景觀雕塑,神像類別創作對象有:觀世音菩薩、韋馱護法、濟公、武聖關公及中壇元帥...等等,而其中位於台南新營太子宮的中壇元帥青銅鑄作更是廣為人知,因為此銅像被安置的地方總高度達112台尺而被冠上「世界最高中壇元帥」的稱號[7];客製化景觀雕塑部分為龍發堂雕塑群像「白癡的歲月」及高雄錫安山的「天使」較為著名,王英信為了替龍發堂裡面的患者塑形人像,他特地實地探訪並與患者們共住一個星期,藉以觀察創作對象的生活而塑造出更真實細膩的作品。[8]王英信從1983年開始就在國內到處參展比賽,他首度參加台陽美展便獲得佳作,1986年作品「迴」更是獲台陽美展銅牌,之後藉由參加全省美展、國展獲得的亮麗成績及到處接受委託製作,讓越來越多人知曉王英信這個名字[6],使非藝科班王英信35歲時得以逐步在國內舞台嶄露頭角。

轉型經歷-一步一腳印,闖出海外名堂

1980年代後期楊英風前輩曾向王英信提點道:「大凡藝術工作者在掌握了技巧的難度之後,緊接著所需突破的瓶頸便是真正面對藝術奧義的核心─風格塑造。」[9]這番話使王英信意識到,在突破技術層面後的新挑戰便是自我風格的養成,於是他開始將向外琢磨的寫實逐步與心靈層面的探索融為一體,經過此番洗禮使他的創作價值理念逐漸成形,塑造出許許多多富含寓意及故事性的雕塑作品。經過蛻變後,王英信決心擴大自己的視野,將作品寄送海外參加國際競賽,1987年作品「夏日」便獲日本國際現代美術協會展金牌大賞獎,並受推薦參加1988韓國奧運國際美展;1994年作品「無言」,獲法國藝術家沙龍國家榮譽獎,作品中女人肥碩的體態忠實呈現出現代社會人們的膨風心態,反映出人們那愛慕虛榮的扭曲價值觀。王英信在這時對於人心及人性的描寫已是駕輕就熟,風格的呈現經歷蛻變後已脫胎換骨邁向格高韻聖的進境。而之後更是因為連續三次入選日本美術展覽會及日雕展而獲以免審查作家身分參展之殊榮,自此讓王英信揚名於國際並奠定了其藝壇地位。[6]

迄今-建立屬於自己的天地

1993年為追逐藝術的理想和夢想,王英信選擇了南投縣藝術家聚集的藝術大道--九九峰中潭公路旁這塊山坡地定居下來,開始著手將占地約三公頃的土地,規畫成一個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創作和展覽、作品和大自然充分結合在一起的雕塑園區--王英信美術館王英信美術館於2008年1月業經文建會評鑑,正式核定為南投縣唯一的私人美術館和地方文化館。[5]雕塑園區內陳列了王英信一百餘件作品,如最具代表性5公尺高的『亨利摩爾紀念頭像』、4.2公尺高的『夏日、吶喊』、2.2公尺高的『李前總統登輝先生奪標人像』及前輩畫家楊三郎作畫的全身塑像……等,每件作品都是展現人性和生命之美的代表創作,每件作品都表達了他對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的情感與認知。頁面文字。[10]王英信:「成立地方文化館,除了展現本土藝術的特色,喚起鄉土情感的記憶外,更為了下一代的美術教育與經驗傳承。」

風格的呈現,看見社會的不同面貌

王英信的創作風格擁有人體和人物兩大類,他的人體製作講求肌理及身體的動態,把動作進行中的瞬間變化掌握住,從雕塑中看到持續的動勢。[11]關於「舞蹈系列」的創作思考,他一方面想為舞者稍縱即逝的動感留下瞬間的永恆,另一方面是記錄每一段身、心、靈協調的肢體語彙;紀錄動感體態的力與美。王英信:「舞者的臉部表情與柔嫩肌膚創作,在細緻中呈現最美的喜悅;在舒暢裡留下最動人的流線體,或許有人會說:這是達到主觀意識的完全融合與昇華。」[12]

人物風格的創作,他多偏向於寫實而不浮誇,探索人性的心靈活動及生命每一階段的成長面貌向來是王英信偏好的創作題材。他塑造的人體型態並不會只侷限創作年輕玲瓏的體態,而會為各種年齡、情境的人體來展現另一種美,因為他認為無論是誇張的或渾厚的或圓潤的體態,皆是呈現真實和虛幻的社會現象。他從幼兒、青年、老年的體態中,表現圓潤豐腴、健康的造型;細膩的肌理處理,臉部表情的表達來達到主觀意識的表現。[13]像是作品「永恆」,細膩刻劃出身體在歲月流逝下的痕跡,呈現出彷彿老去的只是身軀,但靈魂之美與歲月靜好卻是永恆的感悟。[6][14]「溫馨親情系列」,1986年入選法國春季沙龍的「慈」到「牧童與牛」到1993年入選日本日雕展的「親情」,展現出台灣鄉土精神、民俗風格,母子表情傳神,塑造特性濃厚;平實中顯現出王英信底子深厚的寫實功力。1988年台陽美展金牌獎的「鬥風」、1991年第23回日展入選的「望」至1992年入選第24回日展的「鬆弛」表現出相當學院的實力外,更能做時代性的反映、人間性、社會性的詮釋,有著獨特的品味。[13]國家文藝獎評審委員蒲添生曾道:『王英信雕塑的特色在於他對人體肌膚柔嫩的感受,尤其是對肥胖女性肌膚的表達更去特色。近代雕塑之父羅丹,所塑造的「老娼婦」提出了一個廣闊的視野,那就是「美無所不在」。他認為乾的老者亦能使觀者為之動容,而不只是輕溫美貌才值得歌頌的看法。現在王英信的人體雕塑特色亦可作為這個觀點的再佐證。』[15]

重要紀事年表

  • 1977~1988年:製作宗教藝術類的作品。
  • 1982年:受邀參展於中華民國美術發展展覽。
  • 1983年:首度參加台陽美展獲得佳作。
  • 1986年:
    • 作品「迴」獲台陽美展銅牌。
    • 作品「慈」、「悠」獲法國春季沙龍入選。
    • 作品「吶喊」獲日本國際現代美展銀牌獎。[16]
    • 作品「勁」獲日本國際現代美展入選。
  • 1987年:
    • 作品「夏日」獲日本國際現代美術協會展金牌大賞獎,並受推薦參加1988韓國奧運國際美展。[17]
    • 作品「望」獲五十一屆台陽美展金牌獎並受邀於法國巴黎雙年美展展出。[9]
    • 作品「默」入選日本亞細亞國際美展。[9]
  • 1988年:開始受委任製作文學家賴和先生、攝影家郎靜山先生、美術家楊三郎先生、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先生、李總統登輝先生,等人物銅像。[18]
  • 1989年:
    • 應聘任第五十六回日本神奈川縣展「文部大臣賞」選考委員。
    • 作品「鬥風」第五十二屆台陽美展金牌獎
  • 1990年:
    • 製作攝影大師郎靜山百歲人瑞紀念塑像。
    • 台南縣新營市太子宮委任創作中壇元帥銅像。[7]
    • 為高雄龍發堂的精神病患創作一百零七尊人像,耗時將至八個月。[8]
  • 1991年:
    • 受邀設計永信杯排球賽勝利獎盃。[19]
    • 作品「望」入選第二十三回日本美術展覽會。
  • 1992年:作品「鬆弛」入選第二十四回日本美術展覽會。
  • 1993年:
    • 作品「親情」入選第二十三回日雕展。
    • 受邀設計台灣省國小運動會藝術獎盃[20]
  • 1994年:
    • 作品「春風」入選第二十六回日本美術展覽會,並因三次入選而獲以免審查作家身分參加『日本美術展覽會』。
    • 作品「無言」、「旋轉」皆獲法國藝術家沙龍國家榮譽獎[21]
  • 1995年:
    • 作品「人生系列」出展於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至美軒。[22]
    • 作品「夏日」獲高雄市立美術館永久典藏。
    • 作品「晨曦」入選法國獨立沙龍。
    • 作品「奪標」入選第九十四屆國際美術展覽會,出展於上野公園東京美術館。[23]
    • 中華民國拳擊協會委任設計製作亞青杯國際拳擊錦標賽優勝獎盃和獎牌。[24]
  • 1996年:
    • 參與台北永和博愛街藝術造街計畫,作品「未完成作品」放置於仁愛公園。[25]
    • 作品「回首」入選第二十六回日雕展。
    • 作品「夏日」於台灣省立美術館永久典藏。
  • 1997年:於國立國父紀念館舉行雕塑展。
  • 1998年:
    • 作品「姿形」入選第二十八回日雕展。
    • 作品「飆」入選第二十九回日雕展,並因連續三次入選而獲以免審查作家身分參加『日雕展』。[26]
    • 於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舉行通識周活動系列-師生雕塑聯展。
    • 受任製作美術大師楊三郎美術館紀念浮雕。
    • 受任製作長榮大學耶穌牧羊圖。
  • 1999年:
    • 作品「雕塑門風」五十二屆台陽美展金牌。
    • 獲中華民國八十七年文藝季台中縣美展-特殊貢獻獎。
  • 2000年:連續三次入選日雕展而獲以免審查作家身分參加日雕展,且受聘任日雕展評審委員。[26]
  • 2003年:應聘任台灣體育學院(簡稱台體,現為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共同學科助理教授。
  • 2004年:
    • 王英信美術館正式開放。[27]
    • 作品「舞動人生」系列獲第二十五屆新世紀中興文藝獎-泥塑獎。[28]
  • 2006年:
    • 使用時光倒流的回推手法完成作品「創紀元」,作品參展於台中景薰樓。[29]
    • 為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田徑場廣場上的運動圖修復毀損部分,其原作為顏水龍所作。[30]
  • 2007年:
    • 被藝評家謝里法教授推選為台美獎候選人。
    • 應聘任私立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 受聘任中興新村駐村藝術家徵選委員。
  • 2013年:受任製作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先生紀念銅像。[31]

參考資料

  1. ^ 1.0 1.1 從拳擊到雕塑 王英信雙手打出一片天
  2. ^ 不當拳擊手 王英信雕出生動人像,聯合報(2016/11/24)。
  3. ^ 倪朝龍,王英信雕塑展頁2(1995/1月)。
  4. ^ 認識王英信,王英信美術館網站(2016/11/24)。
  5. ^ 5.0 5.1 [1]
  6. ^ 6.0 6.1 6.2 6.3 李詩云,雕塑名家王英信 永遠的奪標手,(2015,12月)。
  7. ^ 7.0 7.1 台南新營有尊大神像,自由時報(79.12.15)
  8. ^ 8.0 8.1 杜鵑窩內 捏塑脫序靈魂,中國時報(79.12.29)
  9. ^ 9.0 9.1 9.2 楊英風 序,王英信雕塑個展,頁1(1988/7月)
  10. ^ 王英信美術館,走進南投(2016/12/15)。
  11. ^ 藝評家謝里法教授,推薦書(2007/6/21)。
  12. ^ 王英信,塑英雄,頁3(2010,5月)。
  13. ^ 13.0 13.1 倪朝龍,王英信,頁6(1996,2月)。
  14. ^ 鍾瑞國,塑英雄,頁1(2010,5月)。
  15. ^ 蒲添生,王英信雕塑個展,頁2(1997,3月)。
  16. ^ 日本大賞獎 王英信「夏日」奪魁,中華日報77.1.4。
  17. ^ 夏日的喜悅,聯合報77.1.4。
  18. ^ [2],認識王英信。
  19. ^ 永信杯排球賽明開打,民生報80.10.17。
  20. ^ 獎盃設計藝術化,民生報82.3.28。
  21. ^ 無言 旋轉 驚巴黎,中國時報1995.1.17。
  22. ^ 真實生活赤裸呈現,民生報84.12.14。
  23. ^ 分身訪日 李總統雕像東瀛參展,自由時報84.9.30。
  24. ^ 王英信設計拳賽獎杯 有創意,中國時報84.12.20。
  25. ^ 永和藝術動線浮現,民生報85.7.4。
  26. ^ 26.0 26.1 雕塑家王英信 享譽日本,中國時報89.4.14。
  27. ^ 王英信雕塑 首度開放參觀,聯合報93.10.15。
  28. ^ 王英信獲中興文藝獎,中國時報93.2.11。
  29. ^ 台展三少年,王英信重塑英姿自由時報2006.4.29。
  30. ^ 顏水龍馬賽克壁畫 委專家大修,自由時報2006.2.22。
  31. ^ 世新大學 - 校園雕塑 《第55週年校慶》。

參見連結

外部連結

園區簡介

園區座落在佔地三公頃的一塊山坡地,景觀背山依水,兩旁由樟樹及雕像交織而成。

珍藏作品

美術館內佇立了大型、中型雕塑像作品約一百二十餘件,最具代表性作品為英國雕像大師亨利摩爾人像(高5公尺),夏日(高4.2公尺),吶喊(高4.2公尺),慈(高3.3公尺),永恆(高2公尺),前總統李登輝打高爾夫球人像(高2.2公尺),楊三郎人像(高2.2公尺)[1],及前輩畫家楊三郎作畫的全身塑像;還有牛背上的辛勤學子是記錄早期知名的畫家「臺展三少年」。[2]


參見連結


參考文獻

  1. ^ 王英信雕塑園區地方文化館館. 四方通行. [2016-11-19]. 
  2. ^ 藝術家王英信 運動精神開啟雕塑之路. 新唐人亞太台. [2016-11-1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