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沈曾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东轩居士
沈曾植

沈曾植(1850年—1922年11月20日),字子培,號巽齋,別號乙盫,晚號寐叟浙江省嘉興府嘉興縣人,沈維鐈孫,蒙元史地學者、書法家、史學家、同光體詩人,「於學無所不窺」,樸學宗師。

名号

[编辑]

据《沈曾植年谱长编》考证,沈曾植名号甚多,字子培,號乙盦乙厂乙葊乙酓乙龕乙閪),又號巽齋,晚號寐叟巽齋老人。

別署乙叟、乙叜、乙翁(薏翁)、乙僧、壹庵(檍盦、檍菴、薏盦、薏龕)、蘧傳(釋蘧傳)、蘧翁、南于(南于老人、南于耕夫)、持卿、病僧、癯禪(姚埭癯禪)、癯翁、其翼、楚翹、建持、恒服、睡庵(睡庵老人、城西睡庵老人)、睡翁、遜齋(遜齋居士、遜齋老人)、遜翁、耄遜、袌遺、抱遺、浮游翁、梵持、智積、釋持、皖伯、寐翁、孺卿、儒卿、孺庵(孺庵老人)、灊庸、灊皤、餘黎、餘翁、支離叟、苻婁廷、嶽祠官、李鄉農、月愛老人、姚埭老民、東湖盦主、東湖病叟、青要山農、踵息軒主、宛委使者、守平居士、執鄙吝者、茗鄉病叟、大蠡室主、馬鳴侍者、曼陀羅寐、稷白山人、亶爰山人、媻者藪長、上霄長使、東軒居士、谷隱居士、五伽耶老人、餘齋老人、小長蘆社人、東軒支離叟、鞞瑟胝羅居士、菩提坊裏病維摩。

室名兌廬、功德華精廬、研圖注篆之廬、校圖注篆之廬、集方讃唄之廬、隨庵、全拙庵、東湖庵、三攝庵、禮岳樓、感音樓、海日樓、海影東樓、右神館、語溪北館、雙木蘭館、耀貞珉館、蘇曼那館、秋竹疏花館、曼陀羅華館、延恩堂、寂照堂、午影堂、般室、蟠室、潛究室、夕擥室、大蠡室、摩那室、窔明室、秀暎室、曼陀羅室、霞秀景飛之室、平等光明月室、餘庵、坦照齋、可常法齋、護德瓶齋、雙現前齋、菌閣、雙梧閣、虹景閣、靈詹閣、天柱閣、駕浮閣、鼂采閣、雙花王閣、秋竹疏花閣、曼陀羅華閣、東軒、藟軒、瘣木軒、紫藟軒、踵息軒、梧榭、散那榭、櫻春榭、需窔、持明窔、癸庭、苻婁庭、株園、華亭、目妙廎、嬰甯簃、紫櫐書屋、紫藟書屋、窔嚴書屋、潭月山房、月午山房、井谷山房、室利摩奴理迦住處、曼陀羅寱。

生平

[编辑]

光緒六年(1880年)進士,同年五月,著分部學習[1]。歷任刑部主事、員外郎、郎中、江西廣信南昌知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安徽提學使,署布政使。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與康有為梁啟超等主張維新變法,成立強學會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丁憂離職,應張之洞之聘,於武昌兩湖書院主講史學。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變爆發,與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東南互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應盛宣懷聘,任上海南洋公學 (今上海交通大學) 監督。宣统二年(1910年),因病乞休。

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歸隱上海,號其樓為海日樓。民国六年(1917年),響應張勳,赴北京溥儀復辟,授學部尚書[2] 。民国十一年(1922年)卒,年七十二歲,諡誠敏

家庭

[编辑]

夫人李逸靜(1849-1926)昆山新陽人,戶部陝西司主事李培厚孫女,雲南按察使李德莪(1814-?,字念劬,號蓼生)女,浙江按察使李傳元胞妹。[3] 沈曾植无子,嗣子为侄子沈颎(沈慈护),嗣孙沈培孙、沈乙孙

著作

[编辑]

沈曾植學究天人,通儒學,工書法,專治遼金元三史,且精音韻、刑律、佛學、地理等學問,主張向西歐取經。著作有《元秘史箋註》、《蒙古源流箋證》、《辛丑劄叢》《研圖注篆之居隨筆》、《全拙庵溫故錄》、《寐叟題跋》、《護德瓶齋涉筆錄》、《漢律輯補》、《海日樓文集》、《海日樓劄叢》、《海日樓題跋》、《菌閣瑣談》等,詩篇有《海日樓詩集》、《病僧行》、《秋齋雜詩八首》、《鬻醫篇》等存世。

評價

[编辑]

王國維曾讚賞沈曾植:“其憂世之深,有過於龔、魏,而擇術之慎,不後于戴、錢。”[4]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80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72》,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

[编辑]
  1. ^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光绪六年。庚辰。五月。……潘作霖、冯锡仁、彭履德、李德炳、王咏霓、纪夔、谢树熿、郭翊、张叔煐、张嘉澍、宗室溥㟋、林承泽、戴辅衟、张正堉、谢启华、汪文炳、朱炳熊、涂国盛、葛咏裳、陈其宽、文焕、李作桢、钱锡晋、陈宗妫、熊尔梅、崔汝立、裔步鸾、张焯奎、金文同、姚延祺、曾炳麟、鹿学良、黄英采、徐鉴铭、夏庚复、熊润南、宋淑信、蔡揆忠、董翊清、宋秉谦、廖骧、夏震川、陈庆桂、宋荫培、唐骅路、杜炳珩、李沛深、吴国霖、李光宇、陈文锐、谢文翘、孙橘堂、张士彬、杨滨、冯桂芳、陈秉崧、仇汝显、王邦鼎、傅嘉年、王者馨、俞廷熙、乔保安、聂济时、洪勋、叶题雁、俞炳辉、任塍、朱方辉、王熙鋆、廖国琛、万立钧、贺颀、何汝翰、郑贞本、黄轩龄、王毓芝、沈曾植、范广衡、查毓琛、范金镛、齐普松武、程维孝、郑杲、程禄、俱著分部学习。
  2. ^ 高拜石 正中書局版 <新編古春風樓瑣記>(十五) P153起
  3. ^ 史学艺林之瑰宝:沈曾植墨迹321通首次公开出版-新书《东轩翰墨》. 搜狐網. 2022-11-09 [2024-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7). 
  4. ^ 王國維,〈沈乙庵先生七十壽序〉出自《經典纸閱讀·王國维文選》,四川文艺出版社,2009年,頁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