厍狄伏连
厍狄伏连(?—571年8月30日),字仲山,代人,北魏、东魏、北齐官员。
生平
[编辑]厍狄伏连本名伏怜,错读为伏连,年轻时以武勇干练侍奉尔朱荣,官至直阁将军。之后厍狄伏连追随高欢在信都起兵,获赐爵蛇丘男。高澄辅佐朝政,厍狄伏连升任武卫将军。武定六年(548年),侯景渡过长江,魏孝静帝元善见诏令斛律平出任大都督,率领青州刺史敬显俊、左卫将军厍狄伏连等人攻占寿阳、宿预三十余城[1]。天保初年,厍狄伏连加仪同三司。天保四年(553年),厍狄伏连出任郑州刺史,很快加开府。萧渊明被陈霸先废除皇位后,齐文宣帝高洋谴责陈霸先。命令仪同萧轨与李希光、东方老、裴英起、王敬宝等人,率领厍狄伏连、尧难宗、东广州刺史独孤辟恶、洛州刺史李希光,与任约、徐嗣徽等人,统帅十万军队前往讨伐[2][3]。厍狄伏连为人质朴,勤勉于公务,在皇宫执勤时,早晚不离开皇帝所在,因此受到赏识。厍狄伏连性情野蛮粗俗,没有治理百姓的手段。等到厍狄伏连外任刺史,专门收受贿赂。厍狄伏连又严酷无情,卧室里有苍蝇,就杖罚守门人说:“你为什么把苍蝇放进来?”厍狄伏连的妻子生病,用了一百钱买药,厍狄伏连经常为此很不满意[4]。厍狄伏连不能分辨士族。开府参军大多是衣冠士族,厍狄伏连对他们鞭打捶楚,逼迫他们去筑墙[5][4]。
高演诛杀杨遵彦和燕子献的时候,对弟弟高湛说:“事成后,以你做皇太弟。”等到齐孝昭帝登基,册立儿子高百年为皇太子,高湛非常不平。皇建二年(561年),齐孝昭帝去了晋阳,高湛在邺城留守。齐孝昭帝任命领军厍狄伏连为幽州刺史,以斛律丰洛为领军,以分高湛的权。高湛留下厍狄伏连不让他上任,又不许斛律丰洛管理领军的事务[6][7][8]。武平年间,厍狄伏连封宜都郡王,出任领军大将军[5][4]。
武平二年七月,琅琊王高俨命令治书侍御史王子宜弹劾和士开的罪行,请求交给宫内追究。尚书右仆射冯子琮把奏疏混在其他文书中上奏,齐后主没有觉察就批准了。谎称奉敕令收捕和士开。高俨欺骗领军厍狄伏连说:“奉敕命令领军您收捕和士开。”厍狄伏连询问冯子琮,并请求再次上奏。冯子琮说:“琅琊王接受敕令,何必再次上奏。”厍狄伏连相信了,发动京城士兵,在神兽门外埋伏五十人,并戒令守门人不许和士开进入皇宫。七月庚午(571年8月30日)清晨,和士开和平常一样很早进谒皇宫,厍狄伏连上前握住和士开的手说:“今天有一件大好事。”王子宜将一封函交给和士开,说:“有敕令,命令淮阳王去御史台。”高俨命令都督冯永洛在御史台将和士开斩首[9][10][11][12][13]。和士开被杀死后,齐后主高纬当天就将厍狄伏连、高舍洛、王子宜、刘辟疆、都督翟显贵收捕到后园,齐后主亲自使用弓箭射他们,然后将他们斩首,肢解身体,遗体暴尸在闹市西街[14][15][16][17]。
厍狄伏连全家有百余口人,盛夏的时候,一天总共才给仓库储米两升,不给食盐和蔬菜,家人常常有挨饿而营养不良的脸色。有一个冬至,厍狄伏连的亲戚们登门道贺,厍狄伏连的妻子以豆饼招待。厍狄伏连问原料的豆子从何而来,妻子回答说是从平时喂马的豆料中扣出积攒起来的。厍狄伏连大怒,对管马人、厨师一律痛加杖责。厍狄伏连每年得到的赏赐物品,都专门藏在一个仓库里,派一名侍女专掌钥匙。厍狄伏连每次进入仓库查看,必定对妻子儿女说:“这是官府的东西,不可以动用。”厍狄伏连被杀时,只是穿着破裤子,积攒的绢布却有两万匹,抄录家产,这些物品全都上归国库[5][18]。
参考资料
[编辑]- ^ 《北齐书·卷十七·列传第九》:侯景度江,诏平为大都督,率青州刺史敬显俊、左卫将军厍狄伏连等略定寿阳、宿预三十余城。
- ^ 《陈书·卷一·本纪第一》:三月戊戌,齐遣水军仪同萧轨、厍狄伏连、尧难宗、东方老、侍中裴英起、东广州刺史独孤辟恶、洛州刺史李希光,并任约、徐嗣徽等,率众十万出栅口,向梁山,帐内荡主黄丛逆击,败之,烧其前军船舰,齐顿军保芜湖。
- ^ 《南史·卷九·陈本纪上第九》:三月戊戌,齐遣水军仪同萧轨、库狄伏连、尧难宗、东方老、侍中裴英起、东广州刺史独狐辟恶、洛州刺史李希光并任约、徐嗣徽、王僧愔等众十万出栅口,向梁山,帐内荡主黄丛逆击,败之,烧其前军船舰。
- ^ 4.0 4.1 4.2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尔朱氏将帅归神武者,又有代人厍狄伏连,字仲山,本名伏怜,语音连。事尔朱荣至直阁将军。后从神武,赐爵蛇丘男。天保初,仪同三司,寻加开府。性质朴,勤公事,直卫官阙,晓夕不离帝所,颇以此见知。然鄙吝愚狠。为郑州刺史。好聚敛,又严酷,居室患蝇,杖门者曰:“何故听入!”其妻病,以百钱买药,每日恨之。不识士流。开府参军,多是衣冠士族,皆加捶挞,逼遣筑墙。武平中,封宜都郡王,除领军大将军。寻与琅邪王矫杀和士开,伏诛,被支解。
- ^ 5.0 5.1 5.2 《北齐书·卷二十·列传第十二》:又有代人厍狄伏连,字仲山,少以武干事尔朱荣,至直阁将军。后从高祖建义,赐爵蛇丘男。世宗辅政,迁武卫将军。天保初,仪同三司。四年,除郑州刺史,寻加开府。伏连质朴,勤于公事。直卫官阙,晓夕不离帝所,以此见知。鄙吝愚狠,无治民政术。及居州任,专事聚敛。性又严酷,不识士流。开府参军多是衣冠士族,伏连加以捶挞,逼遣筑墙。武平中,封宜都郡王,除领军大将军。寻与琅琊王俨杀和士开,伏诛。伏连家口有百数,盛夏之日,料以仓米二升,不给盐菜,常有饥色。冬至之日,亲表称贺,其妻为设豆饼。伏连问此豆因何而得,妻对向于食马豆中分减充用,伏连大怒,典马、掌食之人并加杖罚,积年赐物,藏在别库,遣侍婢一人专掌管籥。每入库检阅,必语妻子云:“此是官物,不得辄用。”至是簿录并归天府。
- ^ 《北齐书·卷十四·列传第六》:皇建末,孝昭幸晋阳,武成居守,元海以散骑常侍留典机密。初孝昭之诛杨愔等,谓武成云:“事成,以尔为皇太弟。”及践祚,乃使武成在邺主兵,立子百年为皇太子,武成甚不平。先是,恒留济南于邺,除领军厍狄伏连为幽州刺史,以斛律丰乐为领军,以分武成之权。武成留伏连而不听丰乐视事。
- ^ 《北史·卷五十一·列传第三十九》:先是,恒留济南于邺,除领军厍狄伏连为幽州刺史,以斛律丰乐为领军,以分武成之权。武成留伏连而不听丰乐视事。
-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八》:齐主之诛杨、燕也。许以长广王湛为太弟;既而立太子百年,湛心不平。帝在晋阳,湛居守于邺。散骑常侍高元海,高祖之从孙也。留典机密。帝以领军代人库狄伏连为幽州刺史,以斛律光之弟羡为领军,以分湛权。湛留伏连,不听羡视事。
- ^ 《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俨乃令子宜表弹士开罪,请付禁推。子琮杂以他文书奏之,后主不审省而可之。俨诳领军厍狄伏连曰:“奉敕令领军收士开。”伏连以咨子琮,且请覆奏。子琮曰:“琅邪王受敕,何须重奏。”伏连信之,伏五十人于神兽门外,诘旦,执士开送御史。俨使冯永洛就台斩之。
- ^ 《北史·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俨乃令子宜表弹士开罪,请付禁推。子琮杂以他文书奏之,后主不审省而可之。俨诳领军厍狄伏连曰:“奉敕,令领军收士开。”伏连以谘子琮,且请覆奏。子琮曰:“琅邪王受敕,何须重奏。”伏连信之,伏五十人于神兽门外,诘旦,执士开送御史。俨使冯永洛就台斩之。
- ^ 《北齐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二》:琅邪王俨恶之,与领军厍狄伏连、侍中冯子琮、御史王子宜、武卫高舍洛等谋诛之。伏连发京畿军士,帖神武、千秋门外,并私约束,不听士开入殿。其年七月二十五日旦,士开依式早参,伏连前把士开手曰:“今有一大好事。”王子宜便授一函, 云:“有敕令王向台。”遣兵士防送,禁于治书侍御厅事。俨遣都督冯永洛就台斩之,时年四十八,簿录其家口。后诛俨等。
- ^ 《北史·卷九十二·列传第八十》:琅邪王俨恶之,与领军大将军厍狄伏连、侍中冯子琮、书侍御史王子宜、武卫大将军高舍洛等谋诛之。伏连发京畿军士帖神武千秋门外,并私约束,不听士开入殿。士开虽为领军,恒性好内,多早下,纵当直,必须还宅,晚始来。门禁宿卫,略不在意。及旦,士开依式早参,厙狄伏连把士开手曰:“今有一大好事。”王子宜便授一函云:“有敕,令王向台。”遣军士防送,禁治书侍御厅事。俨遣都督冯永洛就台斩之。先是邺下童谣云:“和士开,当入台。”士开谓入上台,至是果验。俨令御史李幼业、羊立正将令史就宅簿录家口,自领兵士纵殿西北角出。斛律明月说后主亲自晓告军士,军士果散。即斩伏连及王子宜,并支解,弃尸殿西街。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俨令子宜表弹士开罪,请付禁推。子琮杂它文书奏之,齐主不审省而可之。俨诳领军库狄伏连曰:“奉敕,令领军收士开。”伏连以告子琮,且请覆奏,子琮曰:“琅邪受敕,何必更奏。”伏连信之,发京畿军士,伏于神虎门外,并戒门者不听士开入。秋,七月,庚午旦,士开依常早参,伏连执士开手曰:“今有一大好事。”王子宜授以一函, 云:“有敕,令王向台。”因遣军士护送。俨遣都督冯永洛就台斩之。
- ^ 《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收伏连及高舍洛、王子宜、刘辟疆、都督翟显贵于后园,帝亲射之而后斩,皆支解,暴之都街下。文武职吏尽欲杀之。
- ^ 《北史·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收伏连及高舍洛、王子宜、刘辟强、都督翟显贵于后园,帝亲射之而后斩,皆支解,暴之都街下。
- ^ 《北齐书·卷八·帝纪第八》:秋七月庚午,太保、琅邪王俨矫诏杀录尚书事和士开于南台。即日诛领军大将军厍狄伏连、书侍御史王子宣等,尚书右仆射冯子琮赐死殿中。
- ^ 《北史·卷八·齐本纪下第八》:秋七月庚午,太保、琅邪王俨矫诏杀录尚书事和士开于南台,即日诛领军大将军库狄伏连、书侍御史王子宣等,尚书右仆射冯子琮赐死殿中。
- ^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伏连家口百余,盛夏,人料仓米二升,不给盐菜,常有饥色。冬至日,亲表称贺,其妻为设豆饼。问豆饼得处,云于马豆中分减。伏连大怒,典马、掌食人并加杖罚。积年赐物,藏在别库,遣一婢专掌管龠。每入库检阅,必语妻子;此官物,不得辄用。至死时,唯着敝裈;而积绢至二万疋,簿录并归天府。